哈尔滨:东北宜居之都的想象和城市转型方案

2024年元旦之后,哈尔滨呈现着某种神奇的矛盾:哈尔滨一方面因常住人口跌穿千万的基线透露着引力不足,一方面又因游客大量涌入显现出充足的活力。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让南方沿海大城市的高收入,以及哈尔滨相对较低的物价和房价放置到一个空间。解答这个问题,很大程度上也解答了全民关注的基本问题——爆红后的哈尔滨下一步如何走才能再现辉煌。

责任编辑:戴春晨

57城生活舒适度榜放在眼前,相信不少读者好奇那座耀眼的城市位居何处。对的,“南方小土豆”最爱的“顶流”,以冰雪下的圣索菲亚教堂、摆盘冻梨和热情的市民感动全国的哈尔滨。

南方周末城市(区域)研究中心榜单数据显示(详见文章《57城生活舒适度榜:江浙多出宜居城市,崖厦杭住房压力超一线》),哈尔滨的生活舒适值排名中游,这是一个不够突出的位置。然而,2024年元旦以来,发生在哈尔滨林林总总的现象级事件,却不由让人有种美好的想象——冰雪里的哈尔滨有潜力成为东北的宜居之都。

游客在伏尔加庄园玩雪圈。(图/新华社)

就过往的经验而言,旅客追逐的城市大抵分为两类,一者拥有独特的地理的或历史人文的景观,譬如敦煌和稻城亚丁;二者拥有厚重的城市烟火气,提供解压的生活场景,譬如长沙和淄博;或者两者兼而有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走红,体现的经验更是如此。

2024年元旦之后,哈尔滨呈现着某种神奇的矛盾:哈尔滨一方面因常住人口跌穿千万的基线透露着引力不足,一方面又因游客大量涌入显现出充足的活力。单单是春节假期,这座城市的游客数量就达到1009.3万人次,是常住人口的一倍有余;哈尔滨机场旅客吞吐量2080.5万人次,是常住人口的两倍有余。

这种矛盾的状况超越指标模型的解释力。“57城生活舒适度榜”的指标模型,测量的基准是常住人口,即长期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对种种生活成本的感受。这是符合专业规范也符合常理的设计。就哈尔滨而言,指标测量近1000万的常住人口,还没有覆盖到春节来旅游的另外1000万人次。倘若换种思路,指标模型做出调整,我们不难发现为什么游客们爱哈尔滨。

我们暂且撇开市民的热情、好玩的项目以及美食,单从数据看——以广州、深圳、上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基准线,那么哈尔滨物价压力和住房压力低到令人咋舌。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元旦到春节两个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