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游就是上下楼”:珠海产业空间革新试验

编者按:

在粤港澳大湾区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每座城市都有着鲜明特色,共同织就了区域发展的多元图景。为了探寻湾区城市的发展奥秘,南方周末城市(区域)研究中心推出《湾区动力学》专栏,深入珠海、佛山、广州、深圳等地,深度调研、剖析它们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发展策略与创新实践。

首站,我们走进珠海,在这座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窗口城市,我们不仅关注经济数据,更致力于探究数据背后所蕴含的产业生态构建之智与空间布局之理。
珠海的5.0产业新空间,正成为工业经济的重要载体。这种以产业链条式导入和空间差异化布局为策略,以全方位服务为核心的发展模式,正为整个粤港澳大湾区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发自:珠海

责任编辑:戴春晨

珠海某电子电路板生产工厂,工人正在作业。 (视觉中国/图)

珠海市金湾区的华发产业园内,一座座酒店式员工公寓矗立,宽敞的阳台成了观赏海景绝佳之地。

楼下的篮球场与海岸线紧密相连。偶尔,几名工人在场上挥洒汗水,篮球与地面的撞击声伴随着海浪的节奏,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这座海滨城市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象征。2023年,珠海市GDP达到4233.2亿元人民币,工业经济成为推动增长的主要力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七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80.5%,新增上市企业5家。这是承前启后的好成绩。

珠海市政府明确提出,到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预期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这一目标的设定,体现了珠海向着工业强市迈进的坚定决心,而产业空间的重构正是推动产业升级、塑造发展新格局的关键一环。

南方周末研究院通过调研观察到,珠海的5.0产业新空间,正成为工业经济的重要载体。经过5.0产业新空间建设,珠海大幅降低了企业的土地成本,还成功吸引一系列高质量的产业项目。这种以产业链条式导入和空间差异化布局为策略,以全方位服务为核心的发展模式,正为整个粤港澳大湾区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第三股潮流”

成本逻辑是微观主体生产经营的基础,是经济活动绕不开的关键。土地是其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降低土地成本自然是降成本的关键。

过去,在中国不少沿海大城市中,因发展成本尤其是土地成本抬升,产业转移发展出向外和向内态势,即部分产业转移向海外国家及中国内陆地区。但该做法也存在隐患,利物浦、曼彻斯特等多座知名城市,在工业外迁后出现空心化的局面,严重制约城市发展。为避免企业和产业外流,谋求新一轮的高质量发展,国内不少大城市提出工业“回城”战略。

如今在新型产业空间的支持下,衍生出了“向上”发展的新趋势。在外迁、内迁两股潮流基础上,第三股潮流开始出现。

珠海的5.0产业新空间,正是“第三股潮流”的典型。

按官方定义,珠海5.0产业新空间是以不同方式,满足企业现代化生产和员工高品质生活的需求。这些方式包括通过集中布局建设,模块化或定制化生产厂房、生活商业配套设施和提供生产性配套服务。其建设标准包括五大要点:低租金、高标准、规模化、配套全和运营优。

一方面,政策规定珠海5.0产业新空间园区,原则上,东部片区(即珠海大桥以东)租金平均不超过20元/月·平方米,西部片区平均不超过15元/月·平方米,极大减轻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