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与野心:新加坡,你叫什么名字?

说你是狮吧

你却无腿,无腿你就不能

纵横千山万岭之上

说你是鱼吧

你却无鳃,无鳃你就不能

遨游四海三洋之下

责任编辑:杨嘉敏

建筑师让-弗朗索瓦·米卢(Jean-Francois Milou)将新加坡前最高法院大楼与前政府大厦两座建筑“缝合”,在连接处用玻璃和金属材料织成一片从天而降的金色“面纱”,成为2015年开幕的新加坡国家美术馆主入口。

尽管在新加坡作家李玛丽(Mary Lee)看来,这个国家的旧城“散发出一种无形且难以捉摸的风味,使之变得独一无二”,但“面纱”之后的诸多名胜风景,却都带着“科技+狠活儿”的人工塑料感,也让这个比本地伴手礼品牌——1933年诞生的美珍香、1938年诞生的林志源——的历史还短的国家在当代世界中脱颖而出——在优越的地理位置、不断进步的海洋事业、多元文化遗产、欧洲法律基础与华人族裔勤劳刻苦的基础上生长出来的“新加坡故事”,已经成为成功社会的典范。

互免签证后,2024年2月前往新加坡的中国大陆游客超过32万人次,我也成了这个庞大分母中的一个分子。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中庭  摄影 孟慧忠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中庭  摄影 孟慧忠

野心家

步入“面纱”之下的美术馆中庭连廊,时而夹杂雨水的阳光透过薄纱似的屋顶洒向中庭空间,营造出如同森林晨曦光影的柔和氛围;特别是支撑中庭的巨大乔木,当赤道日光正盛之际,光穿过树枝缝隙,会在旧建筑帕拉迪奥式的外立面上投射斑驳的树影,人们犹如置身于开了空调的热带雨林之中。

拥有400余个公园、4个自然保护区的新加坡,在“面纱”之下,始终透出温润湿绿的底色。这里目之所及皆有绿意,绿植攀爬于垂直、混合的当代建筑之上,滋养着建筑一同生长;滨海湾花园中18个钢筋混凝土结构上装饰超过16万株植物的超级树(Super Tree),在每个夜晚的灯光秀中瑰丽如同异星球;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国家植物园苍翠繁茂,交通线上的轰鸣和570万人发出的声音会在这乌节路的尽头戛然而止,在这里听着不知什么鸟儿“五古五古”的叫声,可以尽情呼吸,应该还有机会偶遇来这里夜跑的孙燕姿;哪怕在新加坡国家博物馆里也逃不掉绿色的“掌控”:馆方和teamLab联合打造的数字艺术展“森林的故事”,从博物馆收藏的新加坡第一任驻扎官威廉·法夸尔命人绘制的展示19世纪马来半岛动植物的《自然图集》中选取69幅水彩画加以动态影像呈现——在环形长廊左边一个长达170米的巨型曲面屏幕上,19世纪雨季旱季轮回转换的马来森林中,各种飞禽走兽活动其间,互动感应穹顶中,更有“从天而降”各种花卉,感应器感应到的人越多,屏幕上就会出现越多的动植物。

植物越来越多,人越来越多,历史也开始被清晰地讲述——这也仿佛是这个从沼泽地里生长出来的岛屿的一种象征——就如这里温润湿热的气候,赤道掉落的雨珠和地上蒸腾起的化不开的水汽,挥之不去。

新加坡随处可见绿色建筑,犹如垂直森林,图为乌节路一景。  摄影 孟慧忠

新加坡随处可见绿色建筑,犹如垂直森林,图为乌节路一景。  摄影 孟慧忠

“这座热带岛屿的清晨时分,沿着绿树成荫的大马路驱车驶向市中心,崭新的高楼大厦熠熠生辉,提醒着人们,太平洋取代大西洋的主导地位,成为全球经济新的爆炸性发展中心是多么晚近的事情。”的确,学者约翰·柯蒂斯·佩里(John Curtis Perry)在《新加坡:不可思议的崛起》中描述的场景,确实太过“晚近”了。早至元代,从泉州出发的航海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