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垫尚厚,“零售之王”招行为何转攻为守?|透视金融业年报④

虽然招行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后归母净利润等5个利润指标同比保持6.18%-6.97%的正增长,但增速同比分别下滑39%-59.3%不等。

减少拨备计提对招行2023年净利润增量的贡献度高达85.15%。

本轮经济下行期银行经营实践充分证明,非息业务的顺周期性波动丝毫不亚于传统信贷业务。

曾占招行存款总额达63%的活期存款减少超过2700亿元,占比降至55%;而2022年末该行活期存款增幅高达12.7%。

责任编辑:丰雨

招商银行一直被誉为银行业的明星,尤其是其“零售之王”的称号令众多银行羡慕。在存款定期化和行业利差降低历史新低的双重夹击下,这家明星银行的2023年财报是否依然能交出亮丽的成绩单?

2024年3月25日晚间,招行发布的2023年度财报显示,与不少同行相似,该行“减收增利”。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对比研究该行2022年和2023年两份年报发现,该行增利主要是由减少拨备计提所致。而在31个可比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中,该行同比变动率超过2022年同期者仅5个。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还对不同银行2023年报数据对比发现,相对平安银行和中信银行,招行在本轮经济下行周期中所受到的影响相对更大。继平安银行之后,经济周期对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冲击大于对公业务的事实,也在招行财报中得以印证。

与此同时,招行2023年报首次提出“筑牢堡垒式的风险和合规管理体系”等经营目标,而2022年年报中提及的“做客户的主结算银行、主财富管理银行、主办银行和首问银行”等较为进取的战略目标均已消失。招行行长王良在年报致辞中提及,在2023年各项工作中,第一个便是“不断巩固堡垒式资产负债表”。由此可见,该行管理层在经营战略上由攻转守已是不争事实。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认为,招行2023年年报显示,管理层短期求稳和注重实效,长期转型数字化和寻求新成长曲线的目标明确。在宏观经济环境不确定和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招行2024年在存款、息差和信用卡等方面面临的挑战虽然严峻,但招行拨备覆盖率仍以437%遥居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之首,安全垫尚厚,还可以对冲相当时间经济下行周期的影响。

核心指标增速同比大幅下滑

作为银行业的优等生,招行营收和利润等核心指标表现如何?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对比招商银行2022年和2023年两份年报发现,该行核心经营指标同比变动率全面下滑显而易见。

2023年招行营业收入出现14年来首次同比负增长,且呈现逐季回落走势。在营收负增长的情况下,招行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后归母净利润等5个利润指标保持同比6.18%-6.97%的正增长,但增速同比分别大幅下滑39%-59.3%不等。其中,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从2022年的15.17%骤降至2023年的6.18%。

在代表经营效率的ROA(总资产收益率)和ROE(净资产收益率)两项指标方面中,招行2023年分别同比下降3个基点和84个基点,而2022年则分别同比上升6个基点和10个基点。两相比较之下,两项指标降幅分别达150%和940%。更值得关注的是,招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在过去两年出现大幅波动,从2022年同比增长213.18%大幅滑落至2023年同比减少37.25%。

观察过往5年财报上述核心指标,2023年财报是招行2009年以来最暗淡的营收和利润成绩单。

活期存款同比减少超2700亿元

息差是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和利润贡献来源,存贷款规模扩张对银行举足轻重。招行也不例外。

站在2023年末时点观察,招行总资产超过11万亿元,同比增长8.77%。其中存、贷款规模分别增长8.22%和7.56%。与此前公布年报的中信银行和平安银行相比,招行总资产、存贷款增速均明显更快。但与该行2022年以来的资产规模和存贷款规模扩张速度相比,则明显出现减速,尤其是存款增速从2022年的18.73%高位滑落至8.22%。

招行2024年的经营目标如何确定?根据年报,招行2024年计划新增贷款和垫款8%左右,新增存款10%左右。其中,2024年贷款目标较2023年实际增速高0.44个百分点,但存款目标则较2023年高出1.78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存款增长成为2024年招行相对更重要的经营任务。

招行为何特别重视存款?因为存款立行。自马蔚华时代以来,招行一直苦心孤诣深耕零售业务。而零售客群的活期存款恰是商业银行最为看重的低成本负债,也是各家银行的必争之地。

但从2023年招行年报显示,至少在2023年年末这个时点上,曾占招行存款总额达63%的全部活期存款比2022年末减少超过2700亿元,同比下降5.7%,占比也降至55%;而2022年末该行活期存款同比增幅曾高达12.7%。与此同时,招行2023年全部定期存款增长超过30%,增速依旧保持与2022年相当。对比可见,活期存款尤其是零售活期存款负增长,是招行存款降速的最主要原因。

非息业务顺周期性波动不亚于传统信贷业务

低成本的活期存款负增长抬升了招行经营成本。2023年,招行客户存款利息支出1288.09亿元,同比增长21.71%,增速远高于存款规模增速。同时,2023年招行存款平均成本率为1.62%,比2022年上升了10个基点;其中零售存款成本上升20个基点,对公存款上升6个基点。

营业收入下滑叠加经营成本升高,对招行盈利能力指标构成了明显影响。2023年年报显示,招行2023年末的净利差和净息差同比双双下降25个基点,均创该行近18年来最低;成本收入比则同比上升了8个基点。

作为“零售之王”,除了活期存款占比高企之外,招行引以为傲的另一大亮点是非利息收入。相比传统信贷业务产生的利息收入,非利息业务对银行资本的占用很少且收益较高,因此成为商业银行谋求较高盈利水平的重要抓手。通过多年持续努力,招行非利息收入占比从不足15%逐渐提高至2021年超过38%,高居上市股份制银行之首。

2023年,招行实现非利息净收入1244.54亿元,同比下降1.65%。与平安银行和中信银行相比,招行非利息净收入降幅小于平安银行,但中信银行同期非利息收入仍能保持正增长。

在招行非利息收入中,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比达2/3。其中,除结算与清算手续费保持小幅正增长外,包括财富管理、资产管理、银行卡、信贷承诺及贷款佣金、托管佣金,以及债券及股权承销收入、信贷资产证券化服务费收入和咨询顾问收入等中间业务收入全部负增长。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认为,虽然招行2023年各项中间业务收入大都下滑,但这也是2023年银行业的整体现象。传统银行经营理论认为,非息收入的占比提升可以有效熨平信贷周期给银行收入利润带来的影响;然而本轮经济下行期银行经营实践充分证明,非息业务的顺周期性波动丝毫不亚于传统信贷业务。相反,虽然传统的对公贷款和按揭贷款业务表面上的利润率较低,但从全成本角度考虑,仍是商业银行跨越周期实现稳健发展的首选业务。

难能可贵的是,尽管2023年招行非利息收入下滑,但相对个人信贷业务收入下滑幅度较小,其在总收入中的占比仍能保持在36.7%的较好水平,与2022年基本一致。

利润增幅高度依赖减少拨备?

“减收增利”已成为大多数银行业的新标签,招行此次并未例外。该行2023年年报显示,该行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加85.9亿元。与此同时,招行2023年末贷款损失准备金余额同比增加80.58亿元,但与2022年相比少增73.14亿元。计算可知,减少拨备计提对招行2023年净利润增量的贡献度高达85.15%。

相比之下,平安银行和中信银行减少拨备计提对当期净利润增量的贡献度分别高达12.93倍和1.31倍。换言之,如果2023年三家银行仍按2022年的力度计提贷款减值损失,招行尚可保持净利润微幅正增长,而另外两家股份行将面临净利润负增长的窘境。

受大幅减少拨备计提影响,2023年末招行的拨备覆盖率和拨贷比指标双双下滑,其中拨备覆盖率连续两年下滑至437.7%,拨贷比连续4年下降至4.14%。拨备计提历来是商业银行控制利润水平的蓄水池。在这方面,招行多年积攒的“隐性利润”异常充沛。按2023年三季报数据,平安银行拨备覆盖率和拨贷比均位列股份制银行第二,仅次于招行。但从2023年年报数据看,平安银行两项指标分别仅有277.63%和2.94%,分别只有同期招行的63%和71%。

同时,招行不良资产暴露也逐渐明朗。年报显示,2023年末招行不良贷款余额615.7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5.75亿元 ,但不良贷款率为0.95%,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

招行在2023年年报中坦言,不良贷款余额增长主要受部分高负债房地产客户风险进一步释放及零售业务风险影响。数据显示,2023年该行不良贷款率最高的行业正是房地产业,高达5.26%,同比提升了118个基点。而新增不良贷款规模最多的也是房地产业和零售贷款,同比分别新增18.35亿元和25.44亿元,合计占新增不良贷款余额的122.5%。

守住堡垒后何处突围?

作为优等生,招行能否继续领先行业?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认为,凭着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的拨备计提规模作为“缓冲垫”,可以为招行未来三年甚至更长时间利润增长“保驾护航”。但银行需要稳健和可持续的发展,股东对上市公司也有持续的业绩回报预期,监管层希望银行业能够更多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真正做好“五篇大文章”。这些都将促使招行采取措施尽快走出周期的历史束缚和不良的现实困境。

简而言之,招行现任管理层在扛起守住堡垒重任同时,也需设法率先突围,至少在部分业务领域做出行业榜样。

突围的方向在哪里?我们从2023年招行年报看到,招行近年来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在行业内率先实现各项业务全面上云,全面推动各项业务数字化重塑,逐步建立金融服务生态圈。特别是人工智能大模型取得重大突破以来,招行迅疾启动了大模型生态建设,搭建大模型体验平台,接入多个国内主流大模型。

正如董事长缪建民所言,招行要“抓住大语言模型重大发展机遇,构筑起遥遥领先的核心竞争力”。招行能否凭数字化转型实现突围,南方周末将持续跟踪关注。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