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伊拉克沙尘暴中,探访安息古城

哈特拉被称为世界上第一个阿拉伯王国的首都。帕提亚帝国的开国君王名为阿萨息斯,中国史书以其名称将帕提亚称为“安息”。

也许安息送给了中国狮子,中国则出口了自己的龙,它们都在迁徙中变了形——我在心里开了个玩笑。

在遭到ISIS恶意破坏后,哈特拉被列入了世界濒危遗产。

责任编辑:杨嘉敏

“你们得先去买票,然后才能去哈特拉。”酒店前台帮我们拦了第三辆出租车依然被拒载之后,终于从司机那里知道了外国人拜访哈特拉的要求。对伊拉克人则没有这种要求,他们想看哪个古迹直接免费进去便是。

第四辆出租车穿过摩苏尔市区,将我们载到了尼尼微省古迹与遗产监察局,几座建在尼尼微遗址角落的板房——一座2000年前的帕提亚遗迹的管理机构,位于2700年前的亚述古城之上,时空的转换让我突然懵了一下。

与哈特拉的美杜莎石雕确认过眼神。  摄影 纪韩,黎瑾

与哈特拉的美杜莎石雕确认过眼神。  摄影 纪韩,黎瑾

从亚述到帕提亚

把行李拎下来,出租车便离开了。保安指引我们一直朝里走,直到最里头那间办公室。屋内的工作人员彬彬有礼地用英语问明来意,又让我们打开手机地图:“先到尼尼微省旅游管理机构申请许可,再来我这里买票,才能去哈特拉。”

我算了算路线,1.5公里步行距离并不太远,但此刻我们身在尼尼微遗址,在近40度高温下走下荒芜的古城、穿过暴晒的公路,再去另一个语言难通的政府机构解释一番,着实麻烦。工作人员也许看出了我们脸上为难的表情,比了个手势请我们先坐下,然后拿起电话不知跟谁用阿拉伯语交流了一番。

几分钟后,他拿着一沓门票过来,表示可以直接卖票给我们了。旅途中我们已经多次体会:在伊拉克,规则通常是麻烦的,但往往又是可通融的。我和同伴喜滋滋地拿着票走回门口,才想起来,除了这个监察局,尼尼微遗址上什么都没有,要打车还得拎着行李箱在坑坑洼洼的荒地上走几百米下到公路。

刚勉强走了几步,一辆车从身后驶出,停在了我们前面。副驾的车窗降下,一位女士探出头用流利的英语说道:“你们好!要去哪里?我们可以载你们一程。”说着,开车的男士已经下车来帮忙把行李放进了后备箱。

我和同伴坐进后排感激不已。这是在伊拉克旅行的第二个“定律”:几乎每次遇见麻烦,都能得到当地人的帮助。女士抱住身上的两个孩子——小一点的紧紧地倚靠着母亲不肯回头,大一点的则站在座位上好奇地望着我们——在车辆的颠簸中介绍,她是在古迹与遗产监察局工作的一名考古学者,身为工程师的丈夫来接她下班正好遇见我们,虽然没法带我们直接去110公里开外的哈特拉,但一定帮我们找辆车过去。

“但真的要今天去吗?现在起沙尘暴了。”女士指向窗外,我才发现告别荒丘上的尼尼微后,摩苏尔市区竟也是黄土飞扬。刚刚还强烈的阳光此刻早已被沙尘遮蔽,拥堵的公路上车辆掀起阵阵尘土。

“哈特拉可是真的位于沙漠中,”女士还想劝我们,“跟摩苏尔不一样,摩苏尔在底格里斯河边,但哈特拉周围除了沙什么都没有。先跟我们回家,明天再去吧。”

“但我们刚买的门票只在今天有效。”我苦笑着回答。伊拉克相关部门售卖的每处古迹门票都长一样,印着“拉玛苏”雕像和乌尔古城的塔庙,但这天工作人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