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鲁“阻耕”再调查:农业大县耕地倍增后的“烦恼”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显示,开鲁县耕地面积从204万亩增加到399万亩。

面对新增耕地,如何平衡承包户、村集体与村民的利益?由村集体对新增耕地收取有偿使用费是开鲁县新增耕地高效利用试点工作确定的原则。

“收100块合理还是收200块合理,没有规定标准。”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陈明看来,土地底数不明确,历史账目不清晰,国家层面也难以出台指导性的规范文件。

发自:内蒙古通辽

责任编辑:钱昊平

2024年4月30日,在开鲁县建华镇一块“林转耕”的土地上,杨树被连根拔起。(南方周末记者韩谦/图)

2024年4月30日,在开鲁县建华镇一块“林转耕”的土地上,杨树被连根拔起。(南方周末记者韩谦/图)

整个“五一”假期,王志广都没休息。作为开鲁县政协副主席、林业和草原局局长,他要在岗,以应对当地可能发生的毁草开垦行为。

开鲁是位于西辽河冲积平原腹地的农业大县。2024年5月1日正午,气温已经超过20度,拖拉机正在田地间翻土,为种植玉米、红干椒做准备。

春耕时节,是一年中禁垦工作最紧张的时候。“特别是放假,老百姓见干部人少了,就偷摸开干”。王志广直言,在愈发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下,他们的压力很大。

2024年,压力更大。

先是国家林草局驻内蒙古专员办在4月9日到15日,赴开鲁督导了毁草开垦问题,要求“全面排查,加大打击力度”。

紧接着,一起“阻耕”事件成了网络热点。4月22日,抖音号“中国三农发布”发布了一条视频:开鲁县镇村两级干部挡在一台准备开工的拖拉机前——要种地,必须先交钱。双方僵持下,基层干部说出了“上边让我敛钱,我就敛钱”“别找我,我不懂法”等言论。一时舆论哗然。

无论是毁草开垦还是“种地交钱”,实则都是当地耕地面积增加带来的“麻烦”。

2021年8月26日,自然资源部公布了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简称“国土‘三调’”)数据。内蒙古耕地面积由1.37亿亩增加到1.73亿亩,开鲁县的耕地面积则增加了近一倍,从204万亩变成了399万亩。

增加的原因在于,有农户承包的草地、林地经过开垦后,被国土“三调”认定为耕地。但也有人承包的草地、林地性质没有改变。性质不同,意味着承包户收入的差异:耕地可以种植农作物,每亩每年产出上千元;而草地禁垦禁牧,基本没有收成。

原先村集体内的耕地承包状态被打破。有农户的耕地面积维持在此前的水平,只有两三亩,有的则一下变成了上百亩。如何平衡承包户、村集体与村民的利益,成了开鲁必须要解决的难题。

由村集体对新增耕地收取有偿使用费是解决办法之一,这是开鲁县新增耕地高效利用试点工作确定的原则,村镇干部催收“增补承包费”正因此而起。

对于开鲁等众多农业地区而言,第二轮土地承包合同即将于2026年开始大规模到期,要延包,新增耕地如何处置?试点正是要为此探路。

尽管发生了“阻耕”风波,王志广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项试点还将继续。

治理“四荒”,政府招商引资

“阻耕”事件发酵后,视频里的新闻当事人,开鲁县建华镇双胜村的承包户张文军成了远近的“名人”。

2024年4月26日,还有黑龙江齐齐哈尔的农户从七百多公里外,开车八个多小时赶到双胜村,他们与村集体也有土地纠纷,觉得张文军或许有解决的门道。

就在两天前,开鲁县通报,“确保不再有阻碍翻地整地、贻误农时等行为发生”。视频中出现的3名干部也分别受到处理,建华镇党委副书记纪云浩被免职,双胜村党支部书记杨华、村委会副主任华泽亮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现在已经可以下地干活了,钱的事儿,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面对陆续到来的记者们,张文军开始有些不耐烦。

不过,听到有人提起网络上舆论的“反转”,他被说成了“外来资本家”,张文军情绪激动:“我们算什么资本家?”

在开鲁县的通报中,张文柱、张文林都不是双胜村村民,分别是通辽市科尔沁区、广东深圳籍。对此,张文军解释,他同张文柱、张文林是兄弟,原本都是建华镇六合村人,和双胜村相隔十里地,随着工作、生活的变化,陆续把户口迁出,“这算不算本地人?”

弟弟张文林早年出国留学,回国后在深圳经商,2000年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