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空之境——探访三岛由纪夫文学馆 | 最深之水

三岛由纪夫是一位天生的存在感缺失者,他所做的一切,都无法弥补他的存在缺失。做的越多,获得的越多,存在的深渊也就越发深暗。

“他热爱生活,好像总是能充分享受卓越才能和超群意志给他带来的回报。在施行整整准备了一年之久的自杀的前几天,他对母亲透露说他生平所做的事情没一件是他真正想做的。”

责任编辑:邢人俨

1970年,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视觉中国|图

1970年,三岛由纪夫在演讲。视觉中国|图

9月的山中湖,暑热未褪。我对周遭景貌的记忆荡然无存,连依稀之感都没有。2008年和2014年,这两个夏天,我曾经到此一游。此次景貌的全新感,一来说明山中湖之大,二来说明之前走马观花之浮皮潦草。到这儿的游客一般都是为了富士山。这里是眺望富士山的胜景之地。那个时候,1999年开馆的山中湖“文学之森”里的三岛由纪夫文学馆已经在那里了,但是我还不知道它在那里。

2023年9月5日,我和谭卫东博士两人,从东京坐高速巴士来到山中湖,就是为了参观三岛由纪夫纪念馆。

这天一早从东京的新宿车站出发,两个多小时后到达山中湖,入住的酒店名字很喜欢,叫做“旅笼屋”。这个“笼”相当别致有趣。当然,并没有住在什么笼里面,就是公路边上一个普通的汽车旅店。说起来,我在日本住汽车旅店,这是第一次,跟其他国家的汽车旅店差不多,L形的两层楼,面对着一个驻车的空地,酒店大堂十分简朴,咖啡茶水自助。下午先到附近的“花之都”公园走了一圈,遍地黄花,配上近在眼前的夕照中的富士山,其景其韵,令人相当难忘。山中湖的景观名片就是“红富士”。所谓“红富士”,就是夕阳把富士山的山头给染红了。那一片片在田野上恣意舒展的黄色的草花,我查了一下,叫做“硫华菊”。

我把这趟旅行的起端和过程都视为参道。参道越是漫长蜿蜒,到达目的地的滋味也就越发浓厚蕴藉。对于我这个延迟享受类型的人,相当合口味。9月6日一早,在一个叫做“梨梨原”的站牌下等公交车。清晨厚厚的云朵,灰白交裹,直接垂到了地面。上了乡间巴士,驶向云天的那一端。几站后到达“文学之森”站,走进一座幽静的山丘,拾阶而上,盘旋渐进。

三岛由纪夫文学馆位于山中湖“文学之森”中。作者供图

三岛由纪夫文学馆位于山中湖“文学之森”中。作者供图

要接近三岛,对于我来说,需要一个长长的参道。

我从高中时期开始阅读三岛由纪夫,迄今也常常重读,而且读了很多关于三岛的传记、评述。直到现在,一旦发现新的相关内容,也马上找来读。从十几年前开启日本文学艺术寻踪之旅时就很留心与三岛相关的遗存,我去过几次京都的金阁寺,也去过在镰仓的镰仓文学馆(《春雪》的一个原型场所)。我还去过濑户内海的犬岛上的“精炼所美术馆”。这个美术馆是建筑家三分一博志和艺术家柳幸典,根据三岛作品《太阳与铁》创作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