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内,三家上市国企因财务造假而“戴帽”

上市公司只要被查出财务造假,不论情节多轻,都要被ST。

上市国企出现财务造假主要有三种常见动机,避免摘牌退市、并购或子公司为完成业绩承诺以及国企负责人为完成业绩考核要求。

5月14日复牌后,ST汇金、ST峡创、ST特信均跌停,三家公司分别拥有4.9万、3万以及10万股民。

责任编辑:冯叶

新“国九条”加强监管,A股不断创出年内新高。 视觉中国/图

新“国九条”加强监管,A股不断创出年内新高。 视觉中国/图

新“国九条”发布后,第一批因财务造假“戴帽”的ST企业出现了。

2024年5月13日,汇金股份(300368.SZ)、海峡创新(300300.SZ)和特发信息(000070.SZ)公告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披露此前年报存在虚假记载。此外,特发信息因造假情节严重,相关人员被采取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4月底,沪深两地交易所按照新“国九条”修订股票上市规则,均新增一项ST情形,只要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显示公司财务会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即便未触及退市标准,也要实施ST。公司完成处罚事项的追溯调整且行政处罚决定作出满一年的,可以申请摘帽。

也就是说,上市公司只要被查出财务造假,不论情节多轻,都要被ST。上述三家公司同日公告称集体停牌一天,公司股票自5月14日起复牌,复牌后股票将被ST。

值得注意的是,这三家公司的控股股东均为国资。汇金股份的实际控制人为邯郸市国资委,海峡创新的实际控制人为平潭综合实验区国有资产管理局,特发信息则由深圳市国资委实际控制。

业绩考核压力

北京时择律师事务所主任臧小丽对南方周末记者介绍,上市国企出现财务造假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