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之我在网文世界“跑龙套”

“王某对公子早已心生景仰,只恨未曾相识。这幅舆图,详细地绘制了京都胜景。公子首次赴京,兴许用得着……承惠,二两银子。”

2019年,改编自猫腻小说的同名电视剧《庆余年》第一季开播,成为家喻户晓的爆火剧。除了身世神秘的主角范闲,大家对全程“扮猪吃老虎”的王启年也印象深刻,直呼“范闲没他真不行!”贪财、圆滑,戏精哭惨信手拈来,却擅长追踪之术,是个深藏不露的高手,网友笑称“能人总有妙处”。但或许,许多网友都不知道,王启年真有其人。

能人总有妙处

“小说角色刚出来的时候,是QQ群群友们告诉我的,那个时候非常震惊,甚至不敢相信。”80年左右出生的“心之龙城飞将”是资深的网络小说读者,平时在北京工作生活,是一名施工企业的ID工程师,“王启年”是他的另一个论坛ID名。

网文的早期时代,他经常泡网文论坛“龙的天空”(国内老牌网络小说讨论论坛之一,曾成为许多作者、读者交流的集中地),活跃度很高,评论也比较有意思,因此认识了一些作者、编辑和读者朋友,被邀请加了同好们的QQ群,相熟的网友们都见叫他飞将或启年。《庆余年》在起点中文网连载期间,作者猫腻赴北京洽谈作品改编影视事宜,启年便牵头组织了十几个群友和作者见面,聚会上大家相谈谈甚欢,散场后就回归了正常的线上线下生活。直到几天后,启年所在的多个QQ群里都炸了锅:“你快去看《庆余年》!”他这才知道“王启年”作为龙套角色被写进了书中。

小说中的“王启年”年龄接近中老年,和启年本人形象有反差,但这个人物在小说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配角,性格鲜明突出,给主角做了很多辅助工作,受到许多读者喜爱,这种线上线下的奇妙联动让启年觉得惊喜又有趣。而在改编影视剧中,启年认为,这一角色做了更大程度的升华和优化:“年龄降低了,从外貌上看忠厚老实、一脸诚恳,但其实贪财如命,小心机很多。同时他又爱岗敬业、重视家庭,在国家大义和朋友情谊上都很有坚持,在大节上没有亏损。”经过田雨老师的演绎,“王启年”这一角色的知名度就更大了,不少网友还在B站做了“王启年搞笑合集”之类的剪辑再创视频。

把熟悉的网友的名字用到作品里,是起点作家和读者互动的老传统了,也是猫腻的一点小趣味,他的早期作品中就有体现,《庆余年》可以说是集大成。比如长公主其实也是一个知名的论坛网友,而且是男的,喜欢看军事、历史类小说的网友,会发现许多这类作品中都有叫做“李睿云”或“李云睿”的角色,都是这位网友,《庆余年》里只是把他写成一个女性角色。另外,司理理、海棠朵朵,也都是网友名。

再后来,网文世界里开始不只有一个“王启年”。据不完全统计,“王启年”这个人物在大大小小200多部小说中出现过,包括《庆余年》《从前有座灵剑山》《灭运图录》等,猫腻、国王陛下、爱潜水的乌贼等知名网络作家都曾让“王启年”在自己的作品中“跑龙套”。

让自己的读者穿进网文世界“跑龙套”,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了网络文学的一大特点——作家和读者的互动关系是紧密、生动的,甚至能衍生出更多有趣的网络文学“周边”文化,慢慢的这种传统也流传下来。除了直接把读者写进作品,有的作家也会公开征集“龙套”角色。比如会说话的肘子在微博发帖征集东方玄幻背景的新书角色名字,下面的评论有熟人的玩笑报名,也有素人读者提供想法,比如有人推荐“徐行”,并解释来源于“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苏轼《定风波》)。起点读书社区更是有许多“龙套楼”,《赤心巡天》作者情何以甚就在书友圈发布过帖子建“龙套楼”,请读者以“个人ID昵称+龙套名+角色简单介绍”的形式集思广益设定角色,评论区就会有上百条天马行空的热情回应,形成一种活跃的阅读社区氛围。

对作者而言,尽管最难的创作关仍然需要自己面对,可知道有人在期待自己的作品,有所呼应,有所陪伴,创作上也多了快乐和动力,还可以随机pick一枚有实力的资深读者给他一个出场机会。对读者而言,说不定哪天自己颇有亮点的人物设定就会出现在作者正文的章节中,触发自己因长期阅读get的想象力技能,发挥一点作为读者的“能人妙处”,也不失为另一个次元中的小小里程碑。

希望《夜的命名术》流芳百世

张天真,中国网络小说《夜的命名术》及其衍生作品中的角色。

表世界白昼核心成员。里世界恒社骨干成员。

角色能力:修行者(准提法)。

这是搜索“张天真”会出来的百度百科名片。《夜的命名术》的读者如今听到这三个字,也知道是哪个人物,而这一角色也真有其人。因为自己也从事网文相关的工作,张天真有会说话的肘子的联系方式,看到他发的龙套征集帖后,张天真开玩笑留言说自己也想要个“配角”,没想到真的实现了!

“是其他小伙伴看到,然后发给我的。当时很开心啊!以前知道读者会在网文世界里‘跑龙套’的事,没想到自己也进去了,而且第一次‘跑龙套’就献给了这么有名的作者。《夜的命名术》当时我也在追,知道这本书的内容品质非常过硬,就更开心了!”“张天真”在《夜的命名术》中是一个“逗逼+高富帅”的讨喜人设,虽然是“龙套”角色,但不是上线就挂,还是有一些辅助作用的配角。张天真本人非常喜欢这个人设,他默认自己在肘子心里的形象就是贱贱的有些小聪明的高富帅,也很贴合他对自己的定位。虽然平时和作者交往不多,但这是一种无须用语言表达的会心和默契。现在以“龙套”角色的形式呈现了,他心中有些小小的得意:“希望《夜的命名术》流芳百世,如果未来有了影视化改编,我还可以跟别人显摆:这可是以我为原型创作的人物!”

“第052章 绿毛邪物金刚猩猩——格格巫”,格格巫和作者新丰开玩笑让他给自己写个可爱、灵动的“龙套”的时候,并没有想到真的会被写进他的东方玄幻新作《从精神病院走出的强者》,还是只可爱到“出圈”的猩猩。不过,这也不是格格巫唯一的“龙套”角色,他还以“吴格格”“巫双格”等多个名字出现在《一品修仙》《诡道之主》《都重生了谁还心动》《从红月开始》《红色尖兵》等多部作品中,其中有为国为民的好汉,也有恋爱脑、反派等各种角色。这些角色有的只是化用了他的昵称,有的也融入了外貌、性格等真人元素,但无论哪一种,在格格巫看来,作者都处理得很好,笔力深厚,人物写得丰满、立体。

第一次发现被写进书里的时候,正好是熟识的作者,格格巫激动得半夜两点打电话叫醒他,开玩笑问他是不是在自己家安摄像头了,人物写得不能说跟自己一模一样只能说是分毫不差,后来书友圈熟悉的朋友看到也会调侃“呀,格格巫又出来挨打了呀”,非常有意思。知名网络文学新锐作家历史系之狼也给格格巫在《家父汉高祖》中写了一个“龙套”角色,是一位饱受匈奴战争苦难的巫,他的人生有喜有悲,最后在大汉的帮助下娶了个汉人老婆,非常圆满。“我自己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有种很奇妙的感觉,就像是穿越历史身临其境去看我们的先祖如何与天斗,如何利用自然生存、与自然相伴的辉煌史诗。让我更加自信,也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

 “我在创作的时候,会把一些读者和身边人写到书里。” 历史系之狼偏向于选择关系好、或者性格比较鲜明的人,有的为了方便有趣直接用姓名,也有的在化成“龙套”角色的时候借鉴了本体性格,他认为,真实的性格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有血有肉。也常有读者发现被写进书里后来与他分享喜悦,历史系之狼觉得这种互动非常有趣,跟读者互动并且能得到正面反馈对创作心态也会有巨大的帮助,会让他在创作中更有自信。

被看见,被尊重

比起能和作者直接交流,甚至有机会和作者一起吃饭的资深书粉,“00后”读者九玄上人和作者的接触机会不多。但他喜欢在“本章说”里发布评论,非常活跃,那里有一个他自己的线上世界。久而久之,也有不少作者注意到了他,所以九玄上人的“龙套”角色都是作者注意到他后主动给的,他先后被写进《苟在妖武乱世修仙》《抽卡救不了诡异世界》《签到天师宫,下山已无敌》等多部作品中。

网络文学自生发开始就与读者有着亲密的关联,其自身特点能让读者以各种方式参与其中,而起点读书的“本章说”集中打造了这样一片天地,更多的“龙套”角色也是从这里的“素人”读者间诞生。同时,“龙套”传统更进一步拉近了小说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增进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也增强了阅读社区的愉悦感。

许多作者认为,读者视角和作者视角是不相同的,作者总揽全局架构,但有时候也会被自己的“知见”束缚,所以作者需要及时接收读者传来的讯息,以此判断自己是否达成了写作目的。在这个过程中,读者的想法被看到,被尊重,读者的智慧也被吸纳。尽管有时候也会有些尖锐的声音,但翻阅“本章说”对许多作者而言都大有裨益。中山大学副教授吉云飞认为,“本章说”是与移动阅读相适应的新机制,让网络时代的读者人人可为金圣叹,也让每一部好作品都有了最严厉的批评家和最热心的注释者,“大神”“小神”们都在与读者的“打情骂俏”“斗智斗勇”中进一步激发出创作灵感并保持住写作热情。

起点读书也非常支持这样的良性互动,专门为读者创立了了“515书粉节”,每年都会安排诸如向读者放送热门作品限定番外、邀请读者打卡网文十大名场面等活动,而今年起点读书继续沿袭互动与共创传统,搭建“龙套楼”,邀请读者设定“龙套”角色,并进行投票,最终选出的前10名人气角色将被写入邀约作品。目前人气最高的角色设定已有近10万投票,我们期待,更多读者能看到自己亲自设定的角色被写进书里。

也许“龙套”无法像主角那样瞩目,也许TA出现没有多少章节就会下线,也许TA的外貌和技能点不能如自己想象那样的开大。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生活中大多数人拿的都不是“主角”剧本,不会走上人生巅峰也无法逆袭,但却可以是自己某份热爱、某个小世界里的“主角”,我们一样可以为此雀跃。正如“王启年”所说,“龙套”就像是大时代中的小人物,黑暗中突然的一束闪光,虽然短暂虽然渺小,也可能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当越来越多的普通人被cue进网文世界“跑龙套”,从某种意义上说,那是作者和读者,在共同为一个与热爱、梦想、快乐有关的世界注入能量,让这个世界变得更有想象力和创作力,也更有温度。

网络编辑:kuangyx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