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来首见,4月社融增量为负|政经十事

责任编辑:张玥

如果有一个关键字,能串联起本周政经新闻的大事,那就是“房”。

杭州试水房产收储模式引发关注,大家想看看政府收储是否会成为全国做法;多地缩减新增土地供应量,同时继续放低落户门槛,抢人、去库存成为主基调;也有房子暴露出问题,比如海花岛被质疑存在严重质量问题。

更深层次的,本周有一个数据之谜:4月社会融资增量为负数。央行撰文称,信贷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趋于弱化,“过去靠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等债务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难以持续”。

此外,超长期特别国债终于面世,美国对华新能源车加征关税,电力市场顶层设计出炉等,都会在一定时间内释放影响。

去粗取精,我们选择了本周值得关注的十条新闻,梳理来龙去脉,讲述其中蕴含的故事和趋势。

杭州市临安区。视觉中国/图

杭州市临安区。视觉中国/图

超长期特别国债来了

5月13日,财政部公布了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安排,5月17日起发行30年超长期特别国债,5月24日发行20年期,6月14日发行50年期。首发的3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为固定利率附息债,总额400亿元,今年计划发行1万亿元。

解读: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确定,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苏社4月17日透露,会重点聚焦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粮食和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等方面的重点任务。

去年底开始,河北、河南等十余个省份,均在召开政府有关部门会议时谈到,谋划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参考南周报道《如何理解将连续几年发行的超长期特别国债? | 报告解读》《“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多地筹备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超长期国债发行能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