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北上要么等死

2009年是香港电影一百周年,金像奖今年不用为找钱犯愁了。在本届的金像奖提名名单中,《天水围的日与夜》是惟一象征性的“纯香港制造”,这对香港电影而言,反而比较新鲜。

责任编辑:夏辰 袁蕾 实习生 朱晓佳

2009年是香港电影一百周年,金像奖今年不用为找钱犯愁了。在本届的金像奖提名名单中,《天水围的日与夜》是惟一象征性的“纯香港制造”,这对香港电影而言,反而比较新鲜。

每届金像奖前后,各个香港电影人照例讨论香港电影救市问题,结论一点也不新鲜:要么北上,要么等死。

为内地服务

吴思远:以前香港电影没有政府干预,基本上爱怎么做怎么做,除了不要拍反英的电影,其他想搞什么都可以。这造成了香港导演思想比较活跃,敢做;再加上当年这些演员要求没那么高,电影的成本不像现在一动几百万美金,造成了香港电影的红火。

陈可辛:现在,全球没有一个地方能比内地发展更快,全世界都找不出第二个潜力这么巨大的市场。

以前我们拍一个电影,一亿也好,八千万也好,卖给大陆就一两千万票房,最多占30%,现在已经可以到70%了。你该怎么卖片给一个赚了70%的市场呢?你只能进去为它服务。以前我们说去好莱坞,说去影展拿奖,其实外国人对中国人的兴趣永远是短暂的,谁有好运就碰上了,碰不上你就再等十年。现在他们的兴趣在南美。我们不能依附在一个不需要我们的市场。哪里需要我们?只有内地市场需要我们。

《非诚勿扰》在香港算是文艺片吧,在内地有那么好的票房,我们作为导演挺开心,因为它的界线比较模糊,不像香港一刀割,商业片就是商业片,文艺片就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莫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