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好人——专访《拉贝日记》导演傅瑞安·加仑伯格

事关三个国家的《拉贝日记》,在三个国家都多少遇到过困难。中国有官员不希望再表现虚弱的中国和受难的国民;日本人不愿意碰南京这个话题;德国人争论拍一部主人公是纳粹党员的电影是否合适

责任编辑:袁蕾 实习生 陈晨 朱晓佳

2006年春季的一天,陆川团队的一名成员找到南方周末记者——《南京!南京!》的剧本在审查部门手里一拖再拖、迟迟不能获准立项,他希望能通过舆论制造一些压力。他说电影剧本卡在了外交部,而外交部又是受到了日本方面的压力。

南方周末记者给日本大使馆传真了一份采访大使的申请表,填写了希望采访的事由。对方很快回了传真,简单的、外交式的答复,大意是:贵国拍摄此类题材的电影,我国政府从未也不可能干涉。这件事就此搁下。

2007年3月22日,陆川在自己的博客里记下:“今天上午11点,《南京!南京!》获得了广电总局的正式立项。”距离影片剧本第一稿完成,过去了9个月。

2007年4月,陆川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影片)立项曾经困难重重,这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其中原因,也不是我能说的。”

基本上在同一时间,德国人傅瑞安·加仑伯格的《拉贝日记》也经历着类似的曲折。不同的是他可以比陆川多说一些。

3年前,“拉贝”申请立项的时候,从电影局得到的答复是:现在有好几个南京大屠杀题材的电影项目,只能批准一个,要由中国导演来拍。获准立项的是香港导演唐季礼的《日记》。“他们要拍的和我们的电影是一样的,可是我们才有拉贝日记的电影改编权啊。”加仑伯格说。

事关三个国家的《拉贝日记》,在三个国家都多少遇到过困难。中国有官员不希望再表现虚弱的中国和受难的国民;日本人不愿意碰南京这个话题;德国人争论拍一部主人公是纳粹党员的电影是否合适。“拉贝”开始斡旋,《日记》的美国投资方得知改编权早有归属,放弃了投资。

《拉贝日记》完成后,加仑伯格在接受德国一个电影网站采访时说:“日本在影片里是十分敏感的话题,我们必须得到宣传部和外交部两边的许可。”

“这个电影说的是日本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莫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