姗姗来迟的麻生访华:3K外交舞剑 意在大选内政

麻生此番访华,就动机与目标而言,其基于国内政治的需求远大于推动对华外交的需要。换句话说,前者是在节骨眼上,而后者不是;前者是问题的关键、实质,而后者只是个说法、由头。

责任编辑:邓科 郭力

麻生此番访华,就动机与目标而言,其基于国内政治的需求远大于推动对华外交的需要。换句话说,前者是在节骨眼上,而后者不是;前者是问题的关键、实质,而后者只是个说法、由头。

麻生访华,日本媒体将其任务概括为与中国讨论三方面问题,“国际金融危机、朝核问题和日中间悬案”。因为这三个词在日语中均以“K”开头,所以也被日媒称为“3K”。

4月29日,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对中国的正式国事访问,是他去年9月当选首相以来对中国的首次访问。

不过,对麻生此访,中日两国均比较低调。直到成行前一天,日本主流媒体连篇社论都没发。这与此前两国媒体对安倍、福田的访华期待反差不小。

这种平静背后,是怎样的内在逻辑?

3K只是个“由头”?

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下,日中有许多问题需要协调。G20峰会前夕,央行行长周小川提出构建未来国际储备货币以取代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的提案,日本表示明确反对。这就涉及在构筑中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中的主导权问题。

关于朝核问题,在日本的积极斡旋下安理会通过“主席声明”,并未提及“惩戒”朝鲜的具体形式,却徒然招来了平壤的激烈反弹。日本虽然对朝强硬,但绝不乐见其游离于六方体制之外,尤其害怕朝鲜“暴走”。而说服平壤复归六方轨道,只能寄望于主席国中国。

中日两国之间的悬案,比较繁杂,涉及主权争端、食品安全、知识产权等方方面面。其中,中方准备启动的IT技术产品强行认证制度,引发了处于产业链上游的日美等国对核心技术外流的担心;而重中之重,是麻生将与中方领导人签署一份旨在展开环境、节能领域与中方合作的框架协议书。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老黄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