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潜伏》时代的谍战剧

“反特片是惟一一种既反映了现实又有别于我们生活常态的电影”,直到今天,毛卫宁都固执地认为,反特片是那个时代最好看的电影。

责任编辑:朱又可 实习生 陈晨 朱晓佳



毛卫宁小时候喜欢看反特片。那是1960年代末到1970年代末,所有的文艺作品都必须表现工农兵的现实生活。

“反特片是惟一一种既反映了现实又有别于我们生活常态的电影”,直到今天,毛卫宁都固执地认为,反特片是那个时代最好看的电影。

1980年代以后,“最好看的电影”逐渐销声匿迹。1981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9集的《敌营十八年》,这是中国第一部电视剧,也是上世纪央视播出的最后一个反特剧。24年后,同题材电视剧再次登陆央视是毛卫宁执导的《誓言无声》。

间谍最有戏剧性的恰好是双重身份

“一部用好莱坞手法创作的中国版反间谍悬疑剧,一场揭开当代反间谍活动的红色益智游戏”赫然印在《誓言无声》的碟片封套上。毛卫宁的导演手记显示,他有意把“红色回忆”、对特务的“合法正义与仇恨”跟“希区柯克的曲折迷离”、“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绵密针脚”勾兑起来。

这和编剧易丹、钱滨写剧本时的想法殊途同归。2000年,到丹麦作访问学者的易丹从图书馆里借来FBI和克格勃间谍的回忆录消磨时光。几本书看完,易丹给在成都电视台供职的好友钱滨发电邮:这种题材挺有意思,要不咱们试试?

剧本很快写好。主角许子风被设计成一位“双重间谍”。故事的结尾,特务被一网打尽,身为北京反间局局长的许子风不但不能功成身退,反而与上级合谋做局,让台湾方面相信,自己是大陆方面要严惩的内奸,为保命只得潜逃到台湾。

易丹认为,“间谍最有戏剧性的恰好是双重身份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莫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