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阿尔村:千年之变 “羌”去何处?

“这是一段失而复得的生活。”马九清等“八勇士”在村口迎接了族人,人们互诉衷肠,感慨命运,最后下定决心——既然适应不了山外的世界,就再造一个更美好的阿尔村。

责任编辑:朱红军 孟登科 实习生 周明太

5个月前,马九清新买的微型面包车给阿尔村七百多名族人带来兴奋。这意味着,山外三十多公里的汶川县城将变得咫尺之遥。羌民们的家禽和刺绣得以顺利运出,换成粮食和生活必需品。

元旦过后,这样的喜悦就常常弥漫于阿尔村——一个位于汶川西部原始森林区的羌族村寨。大地震摇碎了这里的高墙石壁和神山圣水,同时也把这个守卫森严的民族文化堡垒撕开一道裂缝。一个崭新的山外世界,迫不及待地涌进横卧千年的古老村落。

千年之变

劫后相逢的弟兄,被一种空前的种族使命感支撑着,“我们不相信村子就这样没了。”

4月28日下午,一个不大不小的意外骚扰了阿尔村羌民的劳动热情:一辆卡车被满载的红砖压断轴承,堵塞了唯一的村道。这成了当天阿尔村最群策群力的事情,连释比(羌族巫师)也被请到现场,但在庞大而陌生的现代机械面前,再神奇的法术也徒劳无功。

46岁的前村委会主任兼面包车师傅马九清充当了最后的救星。在端详了一个小时后,看出门道的他领着两个后生,到县城带回配件。当卡车在“突突”的黑烟中缓行起来时,族人纷纷甩出响亮的口哨。

重拾
这里的电视机是广播站发的,家中没有电视的同组村民没事就到那里看比赛。有时候余震来了,有人喊“又震了”,大家都没反应,仍以同样的姿势望向电视,至多嘟囔一句,“板房倒了也砸不死人。”
(《映秀镇,体育又回来了》——南方周末2008年8月14日)

沉浸在巨大成就感中的马九清爬上一处山坡,俯瞰再次忙碌起来的村庄。残垣断壁仍在,水泥钢筋却已林立起来。空气中充满了火药的味道——为了生存,虔诚的人们不得不冒犯视若神灵的峻岭深谷,炸山取石,重建家园。

“祖先用了一千年建好阿尔村,而我们现在只需半年。”在他脚下,阿尔村俨然一个巨大而时空交错的工地,背篓和车轮相互接力,机械轰鸣与古老号子协奏共鸣。100多名外来支援人员和767名羌族村民正齐心协力,再造一番新天地。

但仅仅在10个月前,马九清和他的族人曾一度遭遇最黑暗的时光。“5·12”震后地质专家将其勘测为“不适合人类居住”。一个月后,阿尔村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老黄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