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中国(090521)

米德勒发现,质量衰减往往发生在,中国工厂试图把无利可图的合同变成有利可图的时候。

责任编辑:史哲

低劣的“中国制造”是如何产生的

◆英国《经济学人》,5月14日

米德勒最近写了《中国的不良制造(Poorly Made in China)》一书,探讨了中国为外国的代工贸易究竟是哪些环节导致了“中国制造”的质量衰减。

米德勒发现,质量衰减往往发生在,中国工厂试图把无利可图的合同变成有利可图的时候。中国工厂,在解决初期问题以及生产出符合标准的产品之后,其内 部的创新往往转向削减成本。而其削减成本的方式则令人讨厌,甚至是危险的。为了降低成本,它们减低原料档次、修改化学配方、缩减卫生标准等等,导致产品质 量持续降低。

外国的那些有强烈知识产权意识的、有创新产品的客户之所以可以拿到有利的制造价格,只是因为工厂后来可以把冒牌货直接卖给那些忽视专利权的国家。而 且更常规的做法是,大型的现代企业往往乐意把工作外包给小工厂,因为小工厂更容易躲过环境管制以及产品及工人的福利、安全标准,也使得产品质量的控制变得 困难。

一般认为,对此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更加广泛的披露,但由谁披露呢?米德勒表示,很多生产问题在当地制造业圈子内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但相互勾结的情况 猖獗,比如很多测试实验室通过隐藏而不是揭发它们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