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与人】商界已无黄光裕

2008年冬天的商界,因黄光裕被拘查等事件而被阴影所笼罩,但愈演愈烈的金融风暴很快消解了人们对这些富豪的关注。

作为传奇存在的黄光裕,曾经的辉煌和今日的落寞都不应该就此淡出人们的视野。作为中国企业家的一个典型模板,对他和他所缔造的国美帝国进行及时深入的解构,能为所有企业家提供一个生动鲜明的参照物。

近期出版的《首富真相——黄光裕家族的财富路径》一书,无疑将给我们一把寻找问题的钥匙。财经作家张小平的这本书,以年份为主轴,以黄光裕四兄妹的成长为核心,同时结合詹培忠、许钟民等和黄氏家族发生过至关重要关系的人物的经历,以激荡的社会发展进程为大背景,追述他们的个人命运、家族兴衰和企业发展脉络,其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是对原罪问题的深入探讨。

商界的原罪并不让人陌生。上世纪80年代的投机倒把、90年代以来的官商勾结等等,都是原罪在那个时代的最激烈表现。而对黄光裕这一典型模板的解读,则可以窥见中国企业家在原罪和现罪纠葛之中扭曲的心态。

或许,我们可以简单地将黄光裕的出事当作是原罪在现在进行时时态下的被揭穿。因此,原罪就变成了现罪,变成不可原谅、无法宽恕的行为。问题是:原罪何时才能被消解?怎么样的消解才能让原罪成为历史?这些问题不解决,原罪将一直是国内企业家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这是每个国内企业家都不得不思考的话题。张小平在书中给出了一个有趣的解答:“属于原罪的,不妨让给历史混混沌沌地稀释;属于现罪的,一定要交给法院清清楚楚地审查。”

值得庆幸的是,黄光裕的神话在2008年的冬天轰然崩塌,但这并没有宣告国美神话的终结,国美没有因为掌舵人的谢幕而迷失方向,主要原因是其继任者在解决危机时所呈现出来的非凡的智慧与能力,但这一切也无庸置疑地与创业者黄光裕所奠定的国美战略布局有着直接关系。

《首富真相》揭示了打破“人亡政息”悲剧的关键所在——在成长初期,或许一个创始人的独断专行将成为企业兴衰的关键;一旦走上轨道,创始人的命运将逐步和企业脱钩,将企业的发展交给职业经理人。于是,我们看到九城的朱骏去玩足球了,网易的丁磊去养猪了……

黄光裕一案虽然现在尚无最终定论,但无论是“放虎”还是“擒虎”,无论是“连环套”还是“捉放曹”,有一点不用怀疑,那就是商界再无黄光裕,国美也走进了“后黄光裕时代”。黄光裕的时代已经在2008年的那个冬天结束。在这个激荡多变的大时代中,狂欢喧嚣的群体不会为一个曾经的首富保持过长的注意力。

谁会是下一个黄光裕?这也许更值得我们担心。

张小平 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 09年4月

《革命逸史》

冯自由 著 新星出版社 09年1月

1912年1月1日,冯自由参加孙中山就职典礼,并出任总统府机要秘书。1936年开始编写《革命逸史》。冯自由长期追随孙中山,可以说是革命党的“正统”,但他对光复会、华兴会和其他革命党人的事迹都能如实记载,公正评价。他曾说袁世凯、黎元洪都不是革命党人,辛亥革命前后,屠杀革命党人,证据确凿,以他们为民国元首,则破坏共和、颠倒功罪皆不足怪。遗憾的是国民党自掌握政权以来,“虽褒扬先烈之令,不绝如缕”,但只限于大名鼎鼎、妇孺皆知的少数领袖人物,而对于开国前和开国时断头流血、舍生取义的大多数无名英雄,并未按照当年稽勋局的调查表册分别抚恤,他说这是民国有史以来最大的缺憾。

《小导演失业日记》

魏德圣 著 广西师大出版社 09年3月

默默无闻的小导演魏德圣,面对失业的困顿、无聊的日常生活,在台北的大街上、台南的小巷中,踽踽独行,追逐着自己的电影梦想。这本日记写于《海角七号》风靡台湾之前,却并不是那部电影的副产品。梁文道认为,这本书是“台湾情结”的精彩侧写,“尤其令人意外的,是作者模仿原住民的语言,如此迷蒙,如此诗意。想要了解台湾的复杂过去,不妨从本书开始”。

《缠足》

[美]高彦颐 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09年3月

19世纪60年代,上海的商业摄影师以付费或逼迫方式,要求贫穷妇女卸除裹脚布供他们拍摄。到1865年,观光客在上海、横滨或巴黎等地购买的相片册子里,常常会收入至少一张有关中国“恶俗”(吸鸦片、缠足、处决)的照片。康有为在1898年劝禁缠足奏折里提到:“外人拍影传笑,讥为野蛮久矣!而最骇笑取辱者,莫如妇女缠足一事,臣窃深耻之。”20世纪初,地方学堂开始以“放足”为主题举办集会,天足的概念进入人们的日常语汇。1904年,浙江吴兴县一家发蒙学堂,曾为了庆祝一位女生的放足行动,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放足纪念会”。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