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不是“竞争”出来的

竞争的最终目的是要推动科研水平的提高,但其最直接的、人们实际上最为关注的结果,却是人员的升迁。缺乏深度管理的竞争,往往完不成其“最终”的目标,而只在人事纠纷中耗尽生气。

责任编辑:蔡军剑

大学中要鼓励和树立的是科学思维,而不是竞争思维

我们都熟悉孙膑帮田忌赛马取胜的故事:

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

这个故事启发人们:水准没有提高,但只要巧妙安排,胜利可以照拿。这就是竞争思维,而且是竞争思维的“高明”所在。竞争思维用在纯粹的比赛活动中,没有问题,但在学术管理中大行竞争思维却令人担忧。如今,竞争思维逐渐成为管理大学的一个重要理念。其初衷可以理解,是要打破大锅饭,通过竞争,而早出人才,快出成果。然而需要察觉的是,在缺乏有效管理的竞争中,早出快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