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说不了的印度

我从不推荐朋友去印度观光
却建议两种类型的人一生一定要去一次印度
抱怨工作烦扰的上班族和吃饭挑三拣四的人
对过客而言
刚刚拿到国际电影大奖的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恰可作为垫底的民族风情

印度海德巴斋月的祈祷仪式 图/Bruno Morandi/Pascal Meunier/Christophe Boisvieux-DragonImage

 


说不了的印度 图/Bruno Morandi/Pascal Meunier/Christophe Boisvieux-DragonImage


四百多年前“胜利之都 ”的宫殿和清真寺以它美丽恢宏的气势,以及犹如童话般的历史,于1986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图/徐沛



陈念萱 (Alice N.H. Chen),生于台湾,自由撰稿人及专栏作家。1987年首度到喜马拉雅山区旅行游学,曾进出不丹12次,印度、尼泊尔无数次。写作和译有《寻找上师》、《不丹,深呼吸》、《河经》、《毗湿奴之死》等文学、旅行、宗教、电影、塔罗作品十多部,简体版著作《不丹的旅行者与魔术师》新近问世。




分不清的地狱与天堂

大型购物中心正出现在印度海德拉巴。印度的年青一代正在适应这些新的消费场所,他们消费快餐食品、进口电影、商店购物等西方生活模式 图/Bruno Morandi/Pascal Meunier/Christophe Boisvieux-DragonImage

如果说旅行是我生活中的学校,那么印度便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教材。

你或许难以置信,拥有世界上最昂贵富丽的酒店的印度,首都却挤满五百万乞丐。更别提种姓制度下世世代代无法翻身的贱民,永恒绝望的日子是何等光景。但我依然在他们脸上看见灿烂笑容,仿佛以天地为家的你我,又何需在意这微不足道的一身褴褛?

早在数千年前,印度便散落着众多邦国,各自有独立的文化传统,甚至全然迥异的语言、文字和信仰。被古波斯帝国侵略千余年后,又被蒙古人统治了四百年,伊斯兰教信仰进入印度,对拥有绝大多数信众的印度教构成很大冲击,至今仍有世仇难解。直到英国人殖民两百年后,印度才真正统一起来,但仍有两百多种语言存活,就连通行全国的新闻报刊也难逃18种文字并存的尴尬局面。英语作为举国惟一的通行语言,只在中上流阶层广布,并未真正打入民间。

这也许是印度最深刻的灾难,也是其虽然高等教育发达,哲学、金融、科技样样拔尖,却依然处于瘫痪状态的重要原因之一。

印度的许多边境区域是禁地,经过或造访须事先申请通行证。我曾在未被告知的情况下搭乘飞机到此,转乘陆地交通工具去不丹时遭遇边境官员的刁难。我气恼地对摇头晃脑的官员大骂:“你们是生产博士最多的国家,连出租车司机都有博士学位,却制定出这么愚蠢的制度!禁区需要通行证,购买机票时就应该告知旅客,等到抵达才拒绝入境,这是世界上最笨的国家才会做的事情……”未料,不以为忤的官员仍摇头晃脑地微笑,看着我生气,待我怒气平息才想出解决办法:“绕道而行,我当没看见。”

种姓制度带给印度的影响根深蒂固。大户人家养着上百贱民做佣仆不足为奇,因为开车的不洗车,洗厕所的不被允许打扫房间,煮饭的没有资格带孩子,任何领域的越轨都是对神灵的亵渎。这神,还包括家族累世积存的阶层。

于是,效率在印度是一个没头没脑的笑话,外地人带着自己国家的标准考量印度行政和交通的速度,终究会得出一个经典结论:“This is India!”这里是印度,老兄,眼睛睁大点!

有个荒唐事真实发生在印度:英国官员等候多时的火车“准点”到站,印度人得意洋洋,英国人却吹胡子瞪眼,因为整整慢了一天!在这里,飞机可以随时停飞或延误而不须通知,甚至手里拿着机票也无法确证何日使用,只得一笑置之。

旋舞中的服装设计

印度拉贾斯坦邦纱丽印染 图/Bruno Morandi/Pascal Meunier/Christophe Boisvieux-DragonImage

大部分妇女仍喜欢自己选布料找裁缝订制合身的纱丽 图/陈念萱

原先我曾以为印度是富人的天堂,许多年后才懂得,在这里,穷人内在的富有才真正万金不换。这不只是我的个人感受,从全球时尚设计师和舞台艺术从业人士每年甚至每季都要来印度取经,亦能觅得线索。在印度结交的服装设计师苏妮塔对我说,虽出身贵冑,她的创意却来自最底层的贱民。他们与生俱来的美感,无与伦比。

印度的传统舞蹈,舞者的血脉传承令人赞叹。师徒间的情谊,比亲人更加亲密。我在新德里剧院观赏过一场演出,那是舞者在懂得用舞蹈来诠释自然与人世的伦理之后,融入自己的创意,由成家后养育并教导以音乐素养的儿女为自己伴奏,才首度登台演出,为跟随多年的舞蹈老师献礼。

有12年传统舞蹈经历的苏妮塔从事服装行业十余年,刚开始是替世界名牌做代工,常有作品被大师级设计师买走,  自言最大的幸运便是“有印度传统舞蹈的训练”,因为这“对设计服装,特别是带有传统味道的服装非常有帮助。你会非常清楚衣服在怎样的肢体动作下会产生何种效果,制作浪漫的服饰尤其需要这种洞察力”。

苏妮塔是个喜欢旅行的人,常远行至南印度拜访传统手工纺织业者,与老织工交流汲取养分;亦观摩各式传统音乐和舞蹈,那是滋养她的灵感之源。“我非常庆幸自己出生在这样一个文化资源丰盛的国度,这些精彩而细致的古老传统是我的重要支柱。很难想象离开了他们我该怎么活,人生会变得多么黯淡失色。”她说。

但是信仰冲突、阶级意识以及男尊女卑的问题呢?苏妮塔坦言自己是幸运的,出生在受到全球化冲击的首都毕竟开放得多。但“许多人对这种传统已习以为常,若是没有了这些捆绑,也许反而活不下去”。

那么,难道说正因为这地狱般的枷锁,才营造出天堂似的艳丽与祥和?

心灵朝圣的纠葛

印度卡纳塔克邦,人们用花卉铺满BAHUBALI雕像以显示他们的祈祷和祝福 图/Bruno Morandi/Pascal Meunier/Christophe Boisvieux-DragonImage

西方人被印度吸引,除却大航海时期香料与黄金的寻宝之旅带回的东方神秘传奇,印度教的瑜伽疗愈则是近年来时尚圈趋之若鹜的理由。而搞创意的舞蹈家、设计师与建筑师们从世界各地来此寻芳,为的是借着印度东西方文化洗礼后的浓郁氛围汲取再创作的能量。

好莱坞明星奔赴印度朝圣,为的是寻找大师解救自己功成名就后空虚的心灵。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冒牌大师纷纷出炉,制造出许多茶余饭后的笑料,也几度被搬上了大银幕。心灵飨宴变成闹剧一场,这仿佛是“印度+美国”的混种制造,很有令人嘴角上扬的娱乐效果。

在法国里昂的国际双年舞展上,我曾遇见一对来自印度的舞蹈家母女,在咖啡与香草茶的芬芳中倾谈了整个下午。母亲以女儿沿袭经典舞蹈为荣,而登上国际舞台的女儿却在为寻找传人忧虑。传统的延续不只是个人肩负的历史使命,更需要大环境的价值感来烘托艺术自有的光华,否则便容易紧缩出不够从容的匠气。这是古老如印度,必须面对的尴尬。

我自己则是循着母亲的遗愿,探访了释迦摩尼证道与初转法轮的圣地。在菩提迦叶的菩提树下,在瓦拉那西的古老寺院,掩藏已久的泪水流泻不止……这是母亲馈赠于我的厚礼,终生难忘的一次痛苦与甜蜜。

在印度这个素材丰富的大教室里,任何人都能找到思考的命题。我从何处来?将往何处去?腐臭肮脏的圣河是否真的能够洗涤我的心灵?一位旅居印度26年的德国人(作为极少数能忍受印度的脏乱而悠游其间乐不思蜀的异乡人之一)认为:“印度是一个充满思考的国度,在不断的冲击下,生活上不能适应,于思想却是大解放。”这让我想起瓦拉那西庞大幽深的哲学系,一个系所竟然会有百余系组专题,隐藏在密林中让人眩晕却也欣慰:人间尚有如此义无反顾的钻研。

我从不推荐朋友去印度观光,却建议两种类型的人一生一定要去一次印度:抱怨工作烦扰的上班族和吃饭挑三拣四的人。对过客而言,刚刚拿到国际电影大奖的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恰可作为垫底的民族风情。欢乐与忧伤并存,一如中国人的福祸相倚。不论是在繁华的都市,还是走在乡村小径,进入印度就必须放弃秩序、垢净与贫富的樊篱及成见。《心经》有云:“无垢无净无有恐惧。”只有放下了,才可能品味出这坛老酒的深沉温厚。

也许我该如特蕾莎修女一样,向所有接受帮助的病患顶礼答谢。在此深深感念印度忍受苦难的游民,为我端出的最宝贵的一份教材。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