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说明,你不会知道他们经历了什么《SARS背影》的背后

“谁还记得SARS五周年?”张立洁以为到2008年会有很多媒体去关注这个群体,没想到又是雪灾,又是地震,还有奥运,“根本就没人关心什么五周年了”。

责任编辑:袁蕾 实习生 朱晓佳 陈晨

“谁还记得SARS五周年?”

张立洁最早听说SARS后遗症,是因为南方周末在2003年11月的报道,那期头版有张照片,透过高压氧舱门上的“猫眼”,拍摄里面各医院医护人员治疗SARS后遗症的情景。

2007年春节前,她跟着残奥会第一块金牌得主平亚丽一起,去小汤山疗养院慰问患有SARS后遗症的医护人员。

台上残疾英模们在作报告,坐在台下的张立洁却感觉到身边的“病号服”们对报告内容明显不感兴趣。

张立洁隐约觉得可以做点什么,就把记事本传给周边的患者,让她们留个联系方式。

等到开春,就是SARS四周年。《三月风》以这群SARS后遗症医护人员为主体做了专题报道。

张立洁以为到2008年会有很多媒体去关注这个群体,没想到又是雪灾,又是地震,还有奥运,“根本就没人关心什么五周年了”。

在张立洁的镜头下,当年仅用7天时间就建立起来的“奇迹”小汤山SARS临时病院,早已人去楼空,过道内灰尘堆积,柳絮满地。病房内床铺狼藉,像是紧急撤离时胡乱翻动后的样子。

草木从病房外的水泥路面的缝隙中疯长,现出一副衰败的模样。从2007年起,陆续有小道消息在小汤山疗养着的SARS后遗症患者中流传,说病院要拆掉。这片板房至今没有拆掉,废弃在小汤山疗养院东边,少有人走近。

某SARS患者的肺部X光片,散乱堆积着薄棉被的病床,留在诊断室桌上的药瓶、注射器、导管,躺在过道杂物堆里的装尸体用的黄色塑胶袋,等等,也都一一留在了张立洁的镜头里。

在第三届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总策展人李媚看来,这组照片提示了“遗忘”。

“本来SARS已经被人们遗忘了,遗忘得那么干净。当这个东西突然又出现在大家面前的时候,而且,又知道因为大量激素使用,有这么多后遗症患者的时候,一下子又把我们拉到那个时候。”“我们不应该遗忘灾难和在灾难当中作出奉献的人。这些人当年被媒体捧为英雄,现在却无人过问,并且由于政策问题或者其他,还身陷困境。我们这个社会是不是还应该向他们伸出援助的手,解决他们的问题呢?”

李媚还有一点私心,她希望展览这组照片,能够让照片中的人得到一些切实的帮助。“它其实也暴露出我们这个社会存在的问题,很多事情我们像暴风骤雨一般地去处理,然后暴风骤雨一般地去遗忘。”李媚说。

2009年,张立洁这组名为《SARS背影——被遗忘的SARS后遗症人群》的照片,入选第三届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展至7月19日。

武震给记者发来短信:“今天对你们说出来,我心里好受多了,因为我不知道和谁倾诉,就一直压在心底,这些日子我一直在不断调整自己,因为我已经在崩溃的边缘了。” 图/张立洁

边幻云一家人手中拿的都是残疾人证。 图/张立洁

李朝东、鲍保琴老两口,都股骨头坏死,他们现在就想要一辆残疾人摩托车,减轻儿子的负担。 图/张立洁

方渤一家8口全感染了,出院时只有6个人。方渤建议红十字会名下设一个SARS专项基金。 图/张立洁

废弃了的小汤山临时医院,青草长进了病房 图/张立洁

“我决定要前十年”

武震至今很欣慰自己2003年没传染任何人,要不然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莫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