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机械回归“马锡五”

在经历了五六十年代的大力提倡、八九十年代的渐行渐远,马锡五和以他名字命名的审判方式,似乎正在卷土重来。

责任编辑:傅剑锋

荧屏外,留存马锡五工作痕迹的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旧址“法院山”,半年来接待的各级法官即将赶上去年全年的总数。各级法官们从东西南北来到这里,追寻马锡五的足迹。几日前,湖南省高院院长康为民刚刚赋诗一首表达观感,以“法槌法袍未曾见,延安尊崇法院山”作结。

“马锡五热”传递到法学院。一位法科生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今年申报国家科研课题,和他竞争的人中,有好几个选择研究马锡五如何和当下司法实践结合。

在经历了五六十年代的大力提倡、八九十年代的渐行渐远,马锡五和以他名字命名的审判方式,似乎正在卷土重来。

民法学者梁慧星认为,“马锡五”不可能在中国全面复兴。不久前,他刚刚到过沿海某中级法院讲课,那里的法官一年受案上千件,正在试行一项对简单案件实行快速结案的改革。很多经济发达地区的法院正在以各种方式,应付潮水般涌来的案件。深圳某区法院法官说,如果以马锡五审判方式的要求,他们要到田间地头去,到当事人当中去谈心、劝解,手边的案件都要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莫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