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一旦崩溃——对话朱小平

现在高度稀缺的是真正的思想。工具是大量的,现在教科书上全是工具。几百年来,物质的生产率提高了成千上万倍,但思想的生产率几乎没有提高,甚至可能在递减。

几乎没人明白金融市场

人物周刊什么时候开始,你觉得金融危机有意思,要关注它?

朱小平:这次危机孕育了10多年,到07年2月开始显现;08年9月美国财政部接管“两房”、雷曼兄弟宣布破产、美林被并购,可以看作危机爆发的起点,全世界媒体都开始报道。这之前也有人谈论金融危机,但局限在少数专业学者里。

人物周刊你提到过纽约大学鲁比尼教授2006年就预言美国房市将拖垮经济。

朱小平:现在查下来他是最早发出警告的学者,但当时没有人重视,反有人批评他缺乏数学分析。他现在被称为“末日博士”、“末日预言家”。

危机集中爆发时,金融事件成为新闻,大量资讯不断涌入,我才能观察这件事,并提出自己的理解。到去年10月中旬,我大致形成了一个思想。

但是对这次金融危机里金融衍生品的制度问题、细节问题,我们到现在也无法判别。就像美国《国际经济》季刊总编斯米克在他的新书《世界是弯的》里讲的:目前金融市场的复杂性“神秘得几乎没有人明白它的运作”。克鲁格曼也说过:“要从细节上说明这次金融危机,是一件使人抓狂的事。”

我在两个月里把这书写出来是冒风险的,很可能有重大错误,但这事值得做。面对这次危机,对经济学提出“告诉我它是什么”具有很大的正当性。这是激励我写这本书的动力。

面对黑箱的失语

人物周刊听说有些国家的经济学者正在反思在这次危机爆发后的表现。

朱小平:危机爆发以来,全世界有许多人出来充当历史的判官,宣称华尔街死了、美元死了、美国死了、资本主义死了……也有几个国家表现为集体失语。

人物周刊有批评说,中国经济学家的表现也有失水准。

朱小平:这几个月来没有人做比较全面、深入的理论分析,但有很多评论性的、价值判断的东西,其中有不理解造成的隔膜,有情绪化的东西,也有胡说八道——不知道是故意为之还是本身能力不够。

严肃的经济学家言说问题只有3种方式 :逻辑的、数据的、历史(或地理上)比较的。比如1929年经济危机和这次的相比较,或者中国和美国相比较。经济学和其他人文学科不同,它不允许思想随意驰骋,只有经济事件和后果充分显现并经过细致分析之后,学者才能言说。

人物周刊这岂不造成经济学家后知后觉,显得他们很无用吗?

朱小平:是这样的。一直有这样的批评:经济学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老黄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