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战略:当变则变

核武器曾经为中国赢得了大国的权利,而现在,它们越来越像是中国国家利益的重大威胁。“在中国周边,形成了一个世界上最大、最密集的核包围圈。”

责任编辑:邓科 郭力

“核包围圈”笼盖四野 “核武竞赛”箭在弦上

核政治
核作为“武器”,在人类历史上只被使用过两次;而核作为“政治”,却日益直接地影响到我们的利益。
朝鲜核试验,似乎正在不可逆转地引发东北亚核军备竞赛。而如果回顾印巴核试验,我们或将赫然发现:中国已经被各个“核大国”与“核小国”包围,而这个包围圈,总共拥有22500余枚核弹头。
中国需要怎样的核战略?这已经是一个紧迫的问题。国际社会需要怎样调整既有的核安全机制,以真正遏制全球核扩散的危局?这同样是一个紧迫的问题。
本报为此,全面检视中国核战略与国际核安全机制的得失。


核武器曾经为中国赢得了大国的权利,而现在,它们越来越像是中国国家利益的重大威胁。
“在中国周边,形成了一个世界上最大、最密集的核包围圈。”彭光谦少将说。
这个包围圈,意味着大约22530枚核弹头。尤其是当朝鲜半岛的核阴云正加速演变为东北亚全面的核军备竞赛时,中国的战略安全,几乎面临着迫在眉睫的考验。
中国的核战略,需要做哪些调整?中国的核战术,又需要做哪些准备?

导弹起竖,枕戈待发 资料图

从“有限报复”到“自卫防御”

关于中国的核战略,几十年来,多个战略研究机构和相关专家曾先后提出20多种表述。

1984年5月,中国第二炮兵部队(以下简称“二炮”)开始担负作战值班任务,而一直到上世纪末,二炮的教科书中对核战略的表述,都是“有限报复”。

接近二炮的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这种表述是根据邓小平的一次谈话而总结出来的。&ldqu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