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能代表我国当代艺术的全部威尼斯艺术双年展的中国表情

中国馆主题的英文版是“What is to come”,直译过来大致可以翻译成“下一出唱什么”。没有标点,所以既可以读成提问,也可以理解作断言。

责任编辑:袁蕾 实习生 陈晨 朱晓佳

这是中国内地当代艺术第三次以国家馆形式出现在威尼斯双年展。相比前两次的策展人——著名艺术家蔡国强和著名艺术批评家、策展人侯翰如,这一次的策展队伍在当代艺术江湖内引起不小争议。策展今年中国馆的是艺术家卢昊和中央美院副教授、艺术史学者赵力,圈内嘀咕的主要理由,简单说是这两位的江湖名声不如前两届的策展人响亮,他们凭什么主持如此重要的、“代表中国”的展示机会?

“代表中国”、“展示成就、实力”,在奥运时代的中国的确是很有群众基础的心态,却不能适用于艺术。西方媒体偶尔会提到自己的国家馆“并不能代表我国当代艺术的全部”,同时默认那是理所当然的——大部分评论者根本不会有那样的要求。毕竟双年展的金狮奖不是奥运金牌榜,更不是某个体育项目的职业联赛。

中国馆主题的英文版是“What is to come”,直译过来大致可以翻译成“下一出唱什么”。没有标点,所以既可以读成提问,也可以理解作断言。从7位参展艺术家尺度节制的作品当中,当然能够看出大社会大时代的精神实质与趋势;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莫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