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桥记——农民自建基础设施样本观察

村民们筹划了三年,争吵了两年,施工了18天,就接到了“停工通知”。这或是农民自建基础设施的一个样本:他们需要跨越的,除了70米宽的河水,还有同村的分歧、邻村的争执,以及当地政府的“手续”。

责任编辑:曹筠武 实习生 朱慧灵

三面环水、数十年间饱受出行之苦的人和村要自己修一座桥。村民们筹划了三年,争吵了两年,施工了18天,就接到了“停工通知”。这或是农民自建基础设施的一个样本:他们需要跨越的,除了70米宽的河水,还有同村的分歧、邻村的争执,以及当地政府的“手续”。

在重庆市垫江县郑家滩,当地人惦念了57年、筹划了三年、争吵了两年、施工了18天的郑家滩大桥,如今停工满三个月了。6月19日,龙溪河突发洪水,在河道里闲置了九十多天的三十多米建桥钢架被浪卷走,初步估计损失在10万元以上。

今年2月底,这个三面环水微型半岛上的二十多户农民开始建桥——出行之苦已经困扰他们数十年时间。开工不到20天,一纸停工通知被澄溪镇镇政府送达,要求停工原因包括无建桥领导小组、无修桥进度方案、无施工防汛应急预案、无交通局航运论证审批手续等10项。

当“自己修桥”梦碎之时,村民们发现,他们所修建的大桥,不只是要跨越宽70米、深5米(枯水期)的龙溪河,还需要跨越自己同本村其他村民、邻村村民以及当地政府种种分歧。而后者难度,甚至超越了前者。

隔绝:50年淹死了53个人

在最近的二十多年里,村里几乎年年向县里申请修一座桥,但一直没有结果。

龙溪河在郑家滩处折了一个茄子状的弯,生生将人和村5组的三百多名农民揽在了自己的怀里。“茄子”东西向长约4公里,南北向宽约2公里,最细的“茄柄”处只有两百多米。

村里没有哪个老人说得出当初祖先咋就搬到了这个微型半岛上居住,在他们的幼年,龙溪河给村里馈赠了鱼和灌溉,而现在河道则变成了勒在村子颈部的一根绳索:水产没有了,并且河流在过去的50年内,夺取了村里53条人命。

村里的人现在要去最近的望月赶集,有两条路可以选:一是沿着龙溪河往东走大约3公里,过石榴滩大桥然后再西折往回走大约3公里到望月;二是直接从石榴滩划船过河然后走不到两公里到望月。

这几乎是一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岛上没有一寸的硬化道路,男人们在雨天都光着脚走路。因为每天都要送孩子去望月上学,大部分人绝大多数时候选择后 者。郑家滩几乎每家都有一艘小木船,排水量大致为古诗中描写的“扁舟”,两个成年人乘坐,船舷距离水面不到10厘米。但看似平静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老黄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