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业逆转
如今支撑中国广告业发展的新军是政府形象和快速消费品广告,其中,饮料行业是今年的投放黑马,前五个月的广告同比增幅高达50%。
责任编辑:吴传震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受地方政府形象广告和快速消费品广告增长带动,中国广告业出现了一个小阳春,但即便形势好转,中国广告业依然在经受产业升级的阵痛
意外反弹
出乎所有人预料,中国广告业的好日子又回来了。
今年以来,国内报纸、杂志、广播和户外媒体的广告销售额纷纷下滑,至今年3月跌入最低谷。整个一季度,国内广告销售额同比增长仅2%,这也是10年来的最低点。
然而,进入第二季度,广告市场反转,并在5月到达顶点,增幅高达10%。虽然通常四五月是传统广告旺季,但广告订单增长势头之猛,依然让业界大跌眼镜。
有意思的是,支撑市场急速转暖的并不是传统广告大户——地产和汽车广告。这五个月里,这两个行业的广告投放费用同比降幅都在10%以上。
“汽车公司年初纷纷削减广告投放,但没想到实际销售情况竟然好转,现在都觉得年初太保守了。”CTR市场研究公司副总裁田涛说。
如今支撑中国广告业发展的新军是政府形象和快速消费品广告,其中,饮料行业是今年的投放黑马,前五个月的广告同比增幅高达50%。
人民日报社主办的政经类杂志——《中国经济周刊》的上半年的广告销售增长超过40%。其中主要是地方政府的旅游和招商广告。在政府的财政刺激方案启动后,许多地方政府纷纷通过媒体宣传以往提议的项目,力争获得中央政府的审批和拨款。
体制内媒体获得的这种“福利”,在中央电视台身上体现的更加明显。比如,河南焦作政府借7月份北京-焦作动车组的开通机会,在央视投放了关于焦作云台山的旅游形象广告。
而一些与经济形势无关的因素也促使企业加大广告投放,一位4A公司的资深人士将这种现象形容为“陀螺效应”,即被动投放。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老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