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何川洋”们的未来

这些孩子还在形成人生观,社会没有给他们公正的启示,就直接让他们成为官场腐败的牺牲者。孩子们需要前途,现在,他们上学的路途被阻,但他们整个的人生如何上路,你得给人家一个方向!

作为重庆高考“更改民族加分事件”的“受害者”,社会还没给这些孩子公正的启示,就直接让他们成为官场腐败的牺牲者

何川洋可能是今年全国高考后最“迷茫”的青年,他正在承受着这个时代最为奇特的一种痛苦。这位素有北京大学志向的考生,考出了重庆市文科总分第一名,按以往惟分数是取的惯例,他本来可以如愿以偿,但是,现在,他可能任何大学也上不了。先是北京大学弃录,后是香港大学拒绝。

他是重庆高考“更改民族加分事件”的“受害者”。事件中31名考生,何川洋是目前仅仅公开身分的两人之一。根据重庆官方的表态,原来这些孩子的姓名将不会公开。何川洋因为特别的高分而被互联网和媒体曝光,使得我们可以以他为个案来讨论教育的公正、中国高考体制的弊端和操作上的腐败。

北京大学放弃录取何川洋是否合理?反对的观点甚至认为北京大学“违法”。因为何川洋14岁即被父母更改民族身分,这是他作不了主的,3年后,他还没有满18岁,也没有完成行为能力。全部责任在他的父母,他仅有的责任是没有反对父母的安排,但这对一个孩子来说,要求太高了。最初,他可能意识不到事情的严重性,等他意识到了,他已经在高中期间当了3年“少数民族学生”,他“更没有能力反抗”了,所以北京大学没有权力拒绝他。

但是,赞成北大弃录的观点认为,即便这一切都是他的父母安排的,他也应当承担父母过错的连带责任。而作为制度内的大学,北大应该按照国家关于“民族考生加分”规定要求——发现作弊则取消录取资格——办事。另外,体制外的港大拒绝他,英语能力不够是原因之一,据说也有“作弊”污点的影响。说明“洗雪污点”是需要代价的。

当一个中学生被“选中”作为讨论公务员的腐败和高考体制的弊端,完全可以理解,这是难以承受的。当何川洋知道他的民族身份作弊的后果时,把自己关在屋里“哭了一天”。

但我想,这还只是一时的,可以想象,这个事件对包括何川洋在内的这一群孩子的人生道路和心理发展,都将产生久远的影响。在稍后的表态中,何川洋被认为有令人惊异的“成熟”:他认为父亲“为了爱他而犯错”,他原谅他。接着他说,“没有了通知书,状元的成色也不会黯淡。”

如果可以“苛求”一下这个孩子,现在既已到了这个地步,其实他还可以把话说得“更好”一些。例如,他说:作弊加分,这是破坏公正的。今天,我委屈了,但假如我被录取了,更是一种不公正,今天我受的委屈,比起这种不公正来,算不了什么!

这样,何川洋就可以再得一次“高分”了。

但这样的观念,对何川洋们来说,到底算怎样的“苛求”呢?一个能考上北大的学业优异的中学生,如果平时在学校受到过公正方面的教育(这本来是培养中学生公民意识的内容),面对目前的处境,或许可以想到这样“冠冕堂皇”的道理。可是,看来,何川洋想不到,他的父母到现在也“没有能力”教他这些道理(所以,除了作弊,他的父母也实在想不出别的办法来爱孩子)。

这,就是一个被我们的官场作弊牺牲的高考生的标本。

相比之下,何川洋们失去升学资格,而为他们作弊的公务员们却没有失去公务身份,只是给予某种纪律处分,是不太相当的处罚。当然,这只是目前公布的情况。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在全国各地,在历年公布的所有形式的“高考加分”(体育特长,艺术特长等等)作弊中,重庆这一次处理得是最公开的。

目前,重庆民族生加分作弊被人们作为标志性事件记住了,但全国类似事件加起来,差不多已经到了颠覆“高考加分”规则的地步了。去年,重庆就发生了因为“加分”现象,造成第一名进不了北大的局面。今年,重庆市石柱县副县长说她女儿的民族成分被改并申请了加分,“是办手续的公务员出于好心”。辽宁省一位先生对媒体称,孩子的老师曾给他打电话,问是否愿意给孩子办个“体优生”,“花3万块钱就可以弄到一个指标”,能加10分。这说明,仅就高考加分一事而言,行政的乱象和腐败严重。

这就是我们的社会给孩子们的竞争环境。这些孩子还在形成人生观,社会没有给他们公正的启示,就直接让他们成为官场腐败的牺牲者。孩子们需要前途,现在,他们上学的路途被阻,但他们整个的人生如何上路,你得给人家一个方向!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