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反垄断·新起点】油,找油!

油贩子搞到低价油“指标”,一吨一百五到两百元的好处费,虽然不打发票,但价格要比从两大集团购买成品油的价格来得低。

在石油巨头的垄断势力下,民营油企很难获得赖以存续的成品油——

 

在经历了油源放开、油品供应充足的黄金岁月后,民营油老板踏上了辛酸的十年找油路。他们在夹缝中生存,为谋得石油,不得不向“油贩子”进贡;他们抓住地方炼油厂,希望这是可以依赖的“二渠道”;他们还曾经试图到海外找油……

 

 

民营加油站闹“油荒”,另一些加油站却油源充足  本报记者 翁 洹/图


油源放开的黄金岁月
    “家里有粮心中不慌,但是现在粮路都让人卡了!”吐了一个烟圈之后,于远志仰坐在沙发之上。
    于远志,55岁,沈阳大龙洋石油有限公司总裁。沈阳大龙洋石油有限公司是一家经国家经贸委批准,具有成品油批发权的民营企业。但是现在,于远志更愿意跟人宣称自己是一个房地产公司的老板。
    在于远志的记忆中,他在石油上的好日子最多也就持续了6年时间,1992年,40岁的于开始承包加油站,其间规模最大之时做到了6座加油站。然而,1998年石油企业重组之后,这些都变了。
    1998年前民企的日子之所以好过,是因为当时市场上的国有加油站数量有限,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一般的单位要出车,得拉上不少的大油桶去装车,一般货一半油桶一半,要不然半路油没了,又没地方加油,车和货就得一起撂在半路上。”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会长赵友山回忆说。
    为此,国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石油市场。于是,各乡镇各路局都开加油站,这也初步形成了中国国道、省道旁星罗棋布的加油站。
    除此之外,当时民营加油站之所以能遍地开花,还在于彼时油源的放开。所有石油公司都可以向炼油厂直接买油,“哪里价格低就去哪里”。另外,加油站的审批也特别简单,规划部门只要一批,安全许可一通过就可以开工建设。
    据赵友山回忆,1998年以前市场上的民营加油站占85%-90%,而国有加油站只占10%左右。

与“油贩子”共生的日子
    1998年是一个分水岭。当年,我国石油市场进行重组,中石油主要承担原油的勘探与生产,中石化主要承担了炼油、成品油批零业务,中海油从事海上油气勘探。
    第二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经贸委等八部门的38号文;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经贸委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成品油市场秩序的意见”。
    这些文件的核心意思只有一个:除两大集团之外,不允许独立的成品油批发企业存在。同时,两大集团还拥有零售的垄断权。
     以黑龙江为例,在当年的整顿中,中石油组织地方工商局、税务局、公安局、消防、技术监督局这几个部门联合成立稽查大队,对所有的民营石油企业进行稽查。“拉多少扣多少,扣了就卸到石油公司库里去了。”当时民企拉油都是偷偷摸摸的。
    重组后的中石化、中石油在产业链上都有一定的延伸,他们开始扩大经营范围。于是,这些石油公司也开始突破原有划定的区域,大量收编社会加油站。这种收编带来的后果之一,就是一些位置不理想的低效的加油站也纳入到巨头们的旗下,导致两大集团运营成本加大。
    为此,在关闭加油站的同时,中石油和中石化开始和社会加油站合作——或者联营或者租赁。那些被砍掉的没有零售资格的民营加油站摇身一变就成了中石化或者中石油的加油站。
    这种合作为民营加油站带来了生存机会,但随之也带来了弊端:民营的加油站和批发企业开始受制于两大集团。为了获得油源,越来越多的加油站开始努力和两大集团搞好关系。去年10月,中石化为此专门清理过不少在外兼职的人员。这些兼职人员运用自己的人脉,为民营油企疏通进油渠道。
    大批油贩子因此应运而生。这些油贩子只要在两大集团有关系就能搞到低价油“指标”,然后将其卖给民营企业,从中牟利,“一吨一百五到两百元的好处费”。
    这也成为油荒时期很多民营石油企业主要的油源渠道。8月下旬,东北佳木斯的一位石油老板告诉记者,虽然这些油贩子根本不打发票,但是这些价格还是要比从两大集团购买成品油的价格来得低。

抓住“二渠道”地方炼油厂
    除了想方设法在两大巨头那里拿油外,民营石油企业的另外一个主要的供油渠道就是地方炼油厂。
    南方周末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国地方炼油厂大部分属于股份制,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北、广东、福建、陕西。
    这些地方炼油厂养活了大批的民营石油企业。以山西为例,由于山西既没有油气也没有炼油厂,所以成品油的供给基本靠中石油、中石化从华北调拨。为了不受制于人,山西的民营石油企业选择从陕西的地方炼油厂大量调油。
    目前,陕西地方炼油厂每年1000万吨的产量之中,流向山西的即占到20%到30%。
    与民营石油企业的整合一样,1998年国家开始取消百万吨以下的地方炼油厂,这对于所有炼油厂来说,堪称“灭顶之灾”。山东省的地方炼油厂在这次整合中幸存较多。山东台属联谊会副秘书长王健告诉记者,当年山东想方设法保留的这些地方炼油厂,开始时加工能力不足,此后逐渐掌握了稠油的炼制技术,同时也从海外进口燃料油炼制,因此渐渐成为一支生力军。
    目前,流向山东地方炼油厂的油有好几种,有燃料油、原油、走私油以及大规模偷取的油。王健特别指出,现在在胜利油田周边有大量的检查站,目的就是查外流油。即便如此,还是不断有原油外流。比如,偷油者甚至将桑塔纳轿车改装成偷油车,“一次就可以拉一吨油”,还有的用缉私船、施工船伪装偷油。
    这些都为山东地方炼油厂提供了大量的油品。
    山东地方炼油厂出品的成品油,一部分供给了本地市场,另一部分则销往外地。在本次全国性的民营加油站缺油中,大批南方的民营油企也开始北上找油。
    江苏省中油泰富石油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胡玉兴告诉记者,山东地方炼油厂令人遗憾的地方在于,在签署合同的时候,约定的油品质量很好,但在交货的时候,油的质量却有不同程度下降。
    但是,在两大集团垄断油源的情况下,民营油企也不得不求助于这些地方炼油厂。
    眼下,糟糕的是,中石油、中石化两大巨头纷纷向各地方炼油厂派驻督察员,禁止炼油厂向民营企业供应石油,民营企业更难拿到油了。

海外找油梦
    在无法突破国内两大集团的垄断控制的情况下,为获得稳定的油源,中国民营企业将视角瞄准了海外。相比两大石油巨头实施的海外市场发展战略,民营企业的这些“骚动”更能吸引公众的注意力。
    崔新生,这位一直在为中国民营企业寻找海外油源的民间人士,2005年甚至提出“股权换油源”的奇想。
    所谓股权换油源,即中国中、下游民营石油企业组成联合体,通过置换部分股权,从周边及石油输出国的企业换取稳定持续的能源供应。民营油气企业可以其自有资产入股,与合资方共建中小型油码头、石油运输系统、仓储或炼油厂及终端销售网点等。
    在2005年下半年,这一“股权换油源”的新设想曾经风靡一时,不少民营油企老板为这个崭新的设想激动。不过,在南方周末记者当年参加的“股权换油源”的研讨会上,很多人在赞许这种想法的同时,还提出了一些疑义,其中包括如何规避不可预知的政策风险。
    此后,去海外找油的设想就屡屡在民营油老板间被提起,但是由于很难平衡民营油企联合体中各成员企业的利益,这个“海外找油”的设想迟迟未能付诸实践。
    去年,商务部对外发布了《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和《原油市场管理办法》,宣布自2007年1月1日起开放中国成品油批发经营权。
    但是,在国内成品油价格还没有理顺的情况下,即便拥有成品油批发资质,但在“批零倒挂”的情况下,批发越多油,有可能亏损越大。
    今年3月,于远志取得了4万吨燃料油的进口指标,但当他一算账,发现根本不赚钱。“油价不接轨,有了配额也是摆设。”目前,他的5万吨油库,只装了1000多吨油,这还是以前“囤积”下来的。
    谈及以往争油的种种曲折过程,这位和石油打了15年交道的油老板,时而高兴,时而气愤。现在,这位石油老板似乎更愿意和别人交流房地产的心得,而不是谈石油。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