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问候:2009“燃烛行动”春季调查报告

沉重的梨,翻开新的田地,是爱心送来了 春的生机。去挥洒吧!用汗水培育未来的种子。去耕耘吧!让过去在期望中永远过去。

3月26日至4月2日,本报记者傅剑锋、“燃烛行动”项目执行人黄河颂,平行公益志愿者张立武进驻甘肃省渭源县,拉开了2009年“燃烛行动”的序幕。三人此行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当地代课教师的生产状态并开展今年的实地调研工作。

三月底的渭源,虽说还雨雪绵绵、气温很低,但春耕的季节谁也怕错过,“农误地时,地误农一年”,绝大部分失业在家的代课教师,能走能动的都下田了。

这些被清退的代课教师把无数次的感动、无限的激情都倾注于田间地头了。

在这里,首阳山因伯夷、叔齐出名,几千年来传颂的是气节和操守;在这里,渭河水曾哺乳了灿烂的远古文明。

为了不耽误这些老师们种田,我们把白天要进行的调研工作,都改在晚上进行。但我们又很想尽快去看看这些艰苦的老师们。

28日天气放晴,一大早我么就起来了出发了,为了不打扰他们的生产,我们的车顺着弯曲的山路把渭源县南北的乡村都跑了一遍,用相机拍下了他们挥汗劳作的画面。

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的原因,渭源南部的乡村,平时雨水也较为充沛,这些日子还下着雪,植被也保持得较好,山体多为岩石。

而相隔不远的北部山区,一年四季干旱少雨,这些天却出了太阳,放眼望去,到处童山秃岭,植被极少,山上全是黄土。

南北的极大反差,正是所谓“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了。

此情此景,都是记者、志愿者和“燃烛行动”负责人老黄在渭源县拍摄的,是当地的地理环境、生态环境和生活现状的真实写照。

夜 访

车到张家堡的时候,天已经黑了。记得王政明老师家就在这里的一座窑洞附近,我们都想去看看。

去年9月底来的时候,在路上遇见他,一摞麦秸秆像一座小山一样压在他的背上,头低得几乎接近地面。

他是整个渭源最老、教龄最长的代课教师。1958年,村里没有老师,由他这个村里唯一的高小毕业生担任。他带领学生建起了简易的校舍,东西拼凑了几把椅子,从此寂静的山沟里每天想起了朗朗的读书声。

那时,他是那里唯一的老师,也是学校的校长。

从一到五年级都由他教,整个学校就一个班,全部学生都在一个教室里。

白天,他给学生上课,晚上,还要守护学校,因为那时候村里常有野狼出没。

从58年开始执教,到2006年被清退,将近50年。村里的晚辈都是他的学生、父辈们也是他的学生、甚至有些爷爷辈的也是他的学生。

王政明的家就在眼前了,每次有人来探访时他就很激动,把老婆指挥得团团转,自己也忙个不停。

走进王老师家,这次是他老伴开的门,通过幽暗的灯光,我们看到王老师正在床上挣扎着起来,老伴上去扶他,勉强靠着墙坐稳了。

他老伴告诉我们,王老师去年冬身体就不行了,快70岁的人,以前做的都是年轻人的活。这一歇下来,让他苍老了更多。

去年“燃烛行动”给他的4000元钱他一分都舍不得花,他始终坚信天气热乎些就能站起来做些事的。他想把这些爱心人士的捐款用在农业生产方面,给其他老师带个头,起个表率作用,也是给社会和关注他们的人的回报。

为了让老人早些休息,几句安慰的话后,和他道别了。

就是这样一位老人,一辈子没有过过一天的像样的日子,以后的日子虽然不多了,但苦苦的熬着也会觉得漫长。这些苦命的老师啊!没有任何来源,贫瘠的土地劳作出来的收入还不够他们吃饭,隔三差五的病痛煎熬着他们的老人,医药费是肯定拿不出来的。

去年的救助仅仅是他们中的一部分,还有200多名挣扎在生存线上老师们正张大了眼望着我们!

当我们现在的许多干部,在面对群众,或者花百姓的血汗钱,在报纸电视上大吹大擂,自我表白自己的豪言壮语和所谓突出政绩时,想想整个一个西部地区近20万代课教师,拿着不可理喻的微薄工资,付出了巨大艰辛的代课教师们,他们是不是该脸红、该羞愧。这不是在指责谁,也不是在歪曲事实,这就是现状。看看县城里最豪华气派的渭水源大酒店就知道,这里,每天的会议不断,连早餐都按大城市大酒店的标准,自助餐还可以送到房间。一顿饕餮大餐在偏远的西部要吃掉多少个月代课教师的工资啊!这是我们所见。

29日很晴朗,山路已经干了,黄昏时气温较昨天却冷很多,由于傅剑锋和张立武这段时间很忙,过两天就得回去了。所以,还得抓紧时间到乡村去几趟。锹峪乡、五竹乡离县城近些。去的这两个地方交通还比较顺畅,就先到那里看看。

到乔全有家天已经黑了下来。

名叫乔全有,实际上什么都没有,7、8个平方的破房里挂着一个20来瓦的灯泡,厚厚的积尘让本来不明亮的灯光更加昏黄,借助四台相机的闪光灯不停的闪烁,照遍了他的生活起居,一张硕大的木床上铺垫了一床黑黝黝的床单,烟、打火机、用铁盒替代的烟盅放在床的外沿,零乱的几本随意丢在床上;屋内仅有一个印有美女头像的纸袋子看上去干净醒目,其他的杂物都是学校丢弃的一些物品了,其实这些东西在一般人的眼里比垃圾还垃圾了。

看到我们来了,他手足失措,本来残疾的他不知道要怎样才好,去年“燃烛行动”给他4000元的援助,他至今还以为是在做梦。

一瘸一拐的他,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只是嘴嗫嗫的嚅动,我们到哪他就跟到哪,也忘记了倒杯水给我们。还是他哥哥过来了叫我们去他家坐坐,他哥哥就住在他的旁边,有三间土坯房和一个小院子,他弟弟的房间在旁人看来就象他的一间杂屋。寒暄了几句后,天更黑了,气温也下降得很快,地上的水开始结冰了,他哥哥坚持要我们留下来喝口热茶,吃晚饭了再走。当然,我们不会在他家吃饭,时间很晚了,明天上午还有更多的事情哦!

走的时候,乔全有拖着腿,两手别在腰间快步奔到车边,说了些好走的话,眼眶始终是湿润的。

车在山路上盘绕,好些时间我们都无语。就这样一个残疾老师带出了8名大学生。

回到县城很多饭馆都打烊了,终于找了家能吃上热菜的重庆串串香店子,又冷又饿的感受加上头晕脑胀,实在该好好的歇息一番了,傅剑锋带了抗高原反应的药丸,我也吃了两颗。

到房间11点半,已经没有热水洗澡了(旅馆供应热水的时间是8:30—11点),寇倏茜(乡村代课教师作者,本地作家)说这么冷的天他们是不洗澡的,要我们将就着算了。

在渭源,3月份他们的旅馆早就没有开暖气了,而且被子很薄,这几夜我们基本上和衣而睡了。

期 待

31日下午的安排是很紧促的。从县城出发,由远至近,大安、莲花、北寨跑完后已经5点了,我们一行五人和事先约好的代课教师代表统一在五竹乡漫坪洼小学会谈。

这些代课教师代表中:崔毅毕业于西北师大汉语言文学,是本科文凭从87年执教至今,继续还在代课,从去年开始工资提为260元。

边瑛霞也还在继续代课,她是大专毕业,比崔毅少40元,为220元。

其他申世红、张耀军、丁丽红等2006年被清退。

这5位是他们500多名的缩影。

就在岗的崔毅和边瑛霞来说,他们至今也没有和学校签定合同,学校随时可以要他们走人,他们也随时准备着,这就是所有在岗代课教师的心理状况。

现在农忙季节,放学后他们还得下田,直到天黑得看不见路了才回家,主要是增加一点收入,贴补家用。

另外三位被清退的代课教师在得到我们的救助后很受鼓舞,现在,大部分代课教师互相之间也经常通信,知道“燃烛行动”今年的活动内容后,他们纷纷奔走相告。许多老师回到家里经常对他们的父母妻儿说:南方周末、平安保险、通威集团这些单位和一些爱心人士是最关心我们的,我们要永远记得。

根据会上掌握的内容,“燃烛行动”提供的4000元援助,给他们的帮助是极大的,据他们提供的经验表明,每家平均三亩地,如果按平均年份的收益来算,投入的种苗、农药、化肥为1500元左右,按正常产量,正常年份的价格每亩可收入近2800元以上,去掉成本每亩约为1800左右的纯利。三亩可得5400元,这在当地算是很好的收成了。去了一年的开销还可存上2000来元了。

如果,正确引导,掌握一些科学知识,就更能提高产量,使收益提高30%以上。

培训的内容主要是以种植黄芪、党参、当归等药材为主,北部的山寨主要是种植土豆,这些培训都是根据那边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决定的。

老师们谈到了另外一个很重要的话题,如今假农药、假化肥、假种子也蔓延到了他们那里,甚至包括县里提供的种苗也是多年前淘汰的品种,这些东西不知道害了多少人,老师们如果不知道防范这些,那么一年的辛苦就白费了。

为了让他们懂得防范,今年的培训工作特别加入了关于假冒伪劣农资的鉴别知识。为了让这些老师们安心,裕泰公司吴永林总经理(本土农业科技公司代表,“燃烛行动”项目合作单位)对他们郑重承诺:培训工作由他亲自主持,并保障农药化肥和种子的真实可靠。

这些老师对培训的渴望一天比一天强烈,随着播种育苗、施肥等紧锣密鼓的开始,他们就开始盼望了。

说实在的,我们以前也没有意识到培训工作对他们那么的重要。

我们相信他们很快就能掌握这些知识的,因为,这些老师在接受新知识新概念方面比当地农民要快些。当然,也有懂知识懂科学的农民,但不像这些代课教师老师那么普遍,我们坚信通,过不断的学习,他们的将来也是大有可为的。

这次来渭源的主要目的基本完成,调研工作继续。培训工作就等红十字基金转账到位后就开始启动了。

原本准备在在县城集中开展的培训工作,通过这些天的走访和调查了解了更多的情况,我们把培训的地点根据实际情况,改为在南片、北片、西片三个地方集中培训了,这样就可以根据当地不同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性质决定种、养培训的课题,并增加了农药化肥种苗等的鉴别及市场分析等课程,同时安排老师和学员互动,邀请种、养植能手现场传授经验等等。为了能让培训早日开课,本地作家寇倏茜(负责渭北片区的调研)和代课教师代表杨贤玺(负责南片区的调研)的工作将更加繁重紧迫。

听说我们要回广州,许多老师打来电话,要来送我们。

吴永林(负责培训工作)建议我从西安走,从陇西坐火车到西安,再飞回广州,因为兰州每天只有两个航班,且山路折腾得很,从西安走路费却更便宜,时间上也差不多,并且路上安全舒适多了,他们每次出远门都是这样走的。

第二天一大早,老吴,寇老师,杨老师就来了,三位把我们送上了出租车,很远了还在默默地招手……

记于2009年4月3日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