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冥王星“复辟”引发的学界激战

如果有一天冥王星能够“复辟”,肯定是因为新的发现,而不是新一轮争论的结果

2006年8月底,在捷克首都布拉格街头,一辆红色汽车的保险杠上贴着“如果你爱冥王星,请按喇叭!”的字样。司机卖力地按着车喇叭,引得路人侧目。

与此同时,在美国加州的帕萨迪纳市,十字路口,白发苍苍的老人史蒂文先生举着一块大牌子,牌子上写着:“我爱冥王星!”他身边的小孙子托尼,手里也高举着一块牌子,牌子上的字歪歪扭扭:“我也爱冥王星!”

也许,史蒂文先生应该选择到加州理工学院门口举牌示威,找加州理工的终身教授迈克·布朗理论一番。

迈克·布朗教授,一位专门搜寻行星的天文学家,原以为自己搜寻到了“第十大行星”,这颗“行星”暂定名为“齐娜”(Xena)。 “齐娜”位于太阳系的边缘,比冥王星还要远,直径比冥王星大30%。就是这个“齐娜”,引发了冥王星是不是行星的学界激战。

2006年8月1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第26届大会经过数天激烈的争论,投票通过了一个行星的定义。根据新的行星定义,冥王星被从太阳系行星大家庭“户口簿”除名,降级为“矮行星”。

当时,IAU最新的“行星”定义是一个具有如下性质的天体:位于围绕太阳的轨道上;有足够大的质量来克服固体应力以达到流体静力平衡的形状(近于球形);已经清空了其轨道附近的区域。就是第三条准则将冥王星排除在太阳系行星范围之外。

冥王星新的身份——矮行星,具有如下性质:位于围绕太阳的轨道上;有足够的质量来克服固体应力已达到流体静力平衡的形状(近于球形);还没有清空其轨道附近的区域;不是一颗卫星。

而其他所有围绕太阳运动的天体被IAU定义成“太阳系小天体”,目前这些天体包括太阳系小行星、大多数的海外天体、彗星和其他小天体。

IAU根据上述的定义,决议冥王星是一颗矮行星,并且被认定是新一类海外天体的原型。对此感到诧异甚至愤怒的肯定不仅仅是布朗教授一个人。行星天文学家很快提出了强烈的抗议。2009年初,伊利诺斯州政府宣布,IAU不公正地剥夺了冥王星的“行星”头衔——冥王星的发现者克莱德·汤博(Clyde William Tombaugh)就出生在这个州。无疑,IAU的决议怠慢了汤博。时至今日,许多天文爱好者的望远镜上仍然绑着一块黑纱,以对冥王星表示纪念。

2009年8月3日至14日,IAU第27届大会将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行,这也是冥王星被降级以来的首次大会。冥王星的拥护者憋足了劲,寄希望于这次大会上,冥王星能够“复辟”。

美国行星科学研究所的马克·赛克斯(Mark Sykes)认为,如果有一天冥王星能够“复辟”,肯定是因为新的发现,而不是新一轮争论的结果。随着天文家对太阳系及其他行星系统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将逐渐摆脱行星是天空中特殊天体的观念。

2015年,我们将近距离窥探冥王星这颗备受争议的星球,美国宇航局的“新视野号”(New Horizon),准备对冥王星、卡戎和位于柯伊伯带的至少一个天体进行近距离的地图绘制和摄像。随后,NASA的“曙光”探测器也会飞抵谷神星,天文学家表示,最终可能发现一个和小行星迥异的世界。

随着新发现的不断推进,或许IAU第27届大会并不是寻求“行星”新定义的最佳时机。冥王星的问题还没有解决,但围绕冥王星的争论或许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