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寻找失落的城市中心

重新成为德国首都后,柏林开始寻找各种机会,向世界展示新柏林的形象。它很快得到一次机会——申办奥运会。

责任编辑:莫希

柏林市中心有一块空地。

这块面积约4万平方米的空地位于著名的菩提树下大街与卡尔•李卜克内西大街交接处,名叫宫殿广场,许多上了年纪的柏林人还知道它另一个名字,马克思-恩格斯广场。

数百年来,这里都是柏林的中心,也是整个柏林城市规划的起点。柏林的城市空间由一个个连环相扣的广场组成,波茨坦广场、巴黎广场、亚历山大广场、莱比锡广场……所有这些广场的发源地和中心,就是宫殿广场。

“救救共和国宫”

如果不稍微了解一点德国的历史,今天来到柏林的游客可能会一头雾水,因为著名的宫殿广场上没有任何建筑物。

在德国近代史上,宫殿广场是作为德国皇权的标志而存在的,1443年,普鲁士霍亨索伦王朝开始在此地兴建皇宫,几百年来不断增改建,在这座庞大的建筑物四周最终形成宫殿广场,与著名的柏林大教堂隔斯普雷河相望。城市围绕宫殿广场向四周蔓延,逐渐形成了柏林的中心区:米特区(Mitte)。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柏林分裂成东西两部分,皇宫所在的市中心归属于东柏林,虽然宫殿建筑体未受战火严重波及,却因它所代表的封建色彩不见容于东德政府。1950年,皇宫建筑主体被爆破拆毁。 第二年改名为马克思-恩格斯广场,1970年代,东德政府在这块基地上修建了一座长180米、宽85 米、高25米的长形透明建筑——共和国宫。许多迁居德国的中国人称之为东德的“人民大会堂”。

从宫殿广场出发,走几个街口,你便能到达位于罗莎•卢森堡大街上的柏林城市发展部,它对柏林的城市规划发展起最高责任。城市发展部一楼大厅里陈列着各种城市模型和规划图纸,包括前东柏林的规划模型,“如果早几个月来,你还能看到宫殿广场上在拆房子”,在柏林居住了23年的城市规划师克里斯蒂安•哈杰(Christian Hajer)告诉记者,“这个规划案争论了很多年,无论如何,它终于还是拆了。”

1990年德国统一,柏林重新成为首都。大规模城市改造接踵而来,柏林成为欧洲最大的工地。东柏林地区大部分建筑被拆除或者整修,“东柏林的基础建设非常薄弱,街道、住宅区战后60多年来基本没有什么维护和维修,1991年合并以来,几乎每一栋房子都经过了整修,几乎每一条道路都重新铺过”,柏林市长办公厅国际关系处东亚事务主管耶尔格•特拉姆(Jorg Tramm)告诉记者。

东柏林的民居全部都保留下来了,而且80%经过了整修。柏林墙址周边100到200米的无建筑地带,尤其是波茨坦广场和巴黎广场成为投资热土。东柏林的地标,亚历山大广场上的电视塔,也得以保留。距离电视塔不到两公里的马克思-恩格斯广场于1994年恢复为宫殿广场,广场上作为民主德国政治象征存在的共和国宫成了争论的焦点。德国科尔政府与当时的柏林市长迪普根(Eberhard Diepgen)共同决定,将宫殿广场上的建筑全部拆除。

但是,拆了这座象征东德社会主义的“人民大会堂”,什么能代表统一后的新柏林呢?政治家的回答是:重建皇宫。德国联邦政府、外交部以及柏林市政府为此成立了一个联合办公室。

1993年,柏林市政府发起了针对宫殿广场重建规划的国际竞赛,与此同时,城市发展部在广场上搭建了一个临时假皇宫立面,借由这个1:1的立面造型,引起民众对这个问题的关心。

被拆除前的共和国宫,许多迁居德国的中国人称之为东德的“人民大会堂” 图/Christian Hajer

柏林城建部公布的皇宫重建规划模型 图/柏林城建部 提供

最终的参赛作品来自49个不同国家,对于基地用途,出现国家文化中心、国际图书馆、联邦政府国会大厦、行政大楼、投资银行等等建议,但从获得竞赛第一名的本地建筑师尼布尔的方案到建筑大师诺曼•福斯特的提议,都难以让所有柏林人满意。随着宫殿广场问题争论的深入,各方意见也逐渐明晰,大部分柏林人希望保留共和国宫,一部分市民,包括诸多专业建筑师,希望将整个广场改建成公共性质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