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经】胡士泰案应沿着法律的轨道走

中国寻求国际身份认同,以市场法则对付市场法则,以公平的法律对待所有的公民、所有的经商者,就是最好的大国名片。

中国寻求国际身份认同,以市场法则对付市场法则,以公平的法律对待所有的公民、所有的经商者,就是最好的大国名片

胡士泰间谍案正在向法制的方向发展。

新华社8月11日报道,上海市检察机关以涉嫌侵犯商业秘密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对澳大利亚力拓公司上海办事处胡士泰等4人作出批捕决定。而在7月9日,上海市国家安全局对外证实的表述为:力拓上海办事处4名员工“刺探、窃取中国国家机密”。从“窃取中国国家机密”到“涉嫌侵犯商业秘密罪”,意味着对“力拓间谍案”涉案人员犯罪性质定性已经降格。

力拓4名员工聘请了知名律师进行辩护,力拓员工刘才魁的代理律师陶武平曾为周正毅辩护,胡士泰的代理律师段祺华曾参加多起涉及跨国公司的案件,曾担任上海几起腐败大案的辩护律师翟建为葛民强辩护,他的律师事务所还将为本案的第四名被告王勇辩护。

不论是间谍案,还是侵犯商业秘密罪,最后要由证据说话,由法庭裁决。现在胡士泰案从国家安全局移交检察机关处理,走向公诉程序,是走向法律正义的重要一步。

不过,胡士泰案发展至此,捆绑法律手脚的绳索不少。

一是各方舆情汹汹,胡士泰案在国际上掀起轩然大波,政界商界法律界人士纷纷介入,政界与商界人士的过分关注,有可能成为法律的绊脚石。国际方面要求中国法律透明、威胁中国此举将影响国际声望的呼声不断,澳方高层人士的介入使该案件与外交密切相关。

为了维护中国的法律尊严,中方此时要做的是以完美的程序与法律的正义,向国际社会宣告中国是个法治国家,任何人、任何力量都无法左右中国法律的独立性。而胡士泰案的公开审判,与疑犯的辩护权,正是显示法律独立的题中应有之义。

二是经济考量可能扭曲法律。中国是制造大国却是资源稀缺国,2008年我国进口铁矿石4.4356亿吨,金额高达605.3163亿美元,相当于澳大利亚2007年货物出口总额(1413亿美元)的43%。不仅中国需要澳大利亚的铁矿石,澳大利亚更需要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

全球市场一体化的结果是市场“欢喜冤家”必定得在同一口锅里吃饭。就在铁矿石案件进行过程中,力拓连续发表声明,8月11日,力拓的声明表示,力拓正努力解决员工被拘这一问题,并将继续其在中国的业务,包括维持从澳大利亚运进高品质铁矿石。

事实上,离开中国这么一个庞大的出口市场,力拓将很难维持高速发展的势头。胡士泰案发生后,我国的印矿、巴西矿进口大增,而澳矿进口趋弱,对于澳大利亚是个不小的压力,甚至澳大利亚的资本市场也受到影响。

双边的互补关系如此之明显,博弈力量如此之均等,以至于警告甚至谩骂之后,双方还得回到谈判桌上。这就是商业规律,一切以市场利润为重。

如果以为为了争取国际份额中国就该坐视商业利益受到侵犯,显然将加剧中澳双方日后的不对等竞争;如果以为为了掩盖国内经济结构的失衡,就诿过于他人,中国的市场空间将越来越小。

中国寻求国际身份认同,以市场法则对付市场法则,以公平的法律对待所有的公民、所有的经商者,就是最好的大国名片。

在经济如此严峻的形势下,美国新移民数据居高不下。美国国安部8月13日公布2008年移民报告,2008年加入美国国籍的新移民达到104.7万人,比前一年猛增58%。全球脑力、高级工人汇聚于一国,软实力在此突显。没有宽松的市场环境与一视同仁的法律,能够成为人才高地、技术高地与经济高地吗?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