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问】该怎么看教材减少鲁迅作品?

如何看待鲁迅作品?近年来鲁迅作品在教材中逐渐减少,原因是什么?

应该有更多不同的作家作品出现,鲁迅只是民国时代优秀作家中的一个

梁实秋作品《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入选新版语文教材,鲁迅作品由原来的5篇减少为3篇,只剩下《拿来主义》、《祝福》和《纪念刘和珍君》。近日,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语文教材的“变脸”,再次引发各界热议。

如何看待鲁迅作品?近年来鲁迅作品在教材中逐渐减少,原因是什么?本刊就此采访了广东信孚教育集团董事长信力建,他是国内民办教育界的先驱之一,已有近20年办学经验。

1.鲁迅作品相对其他作家的作品来说,在教材中出现较多,主要原因是什么?

信力建:这是文革遗毒。1949年以后,我们一直把鲁迅当成神,这种状况一直延续下来,谁也不敢去动它。

2.作为教育工作者,你怎么看鲁迅作品?

信力建:鲁迅的小说当然很好,他的杂文对国民性的批判和反思,有深刻之处。但他的杂文太过偏激,整个中华民族五千年繁衍至今,仁义礼智信,就用两个字“吃人”来概括,能符合逻辑吗?

3.这是鲁迅作品开始淡出语文课本的原因吗?

信力建:我觉得现在就是要“去革命化”,或者说“和谐社会化”。我们自己是执政党,不是革命党,不是要去推翻别人的政党,在这个情况下,我们来对过去的历史和文化,进行梳理和分析。

4.你怎么看梁实秋作品进中学教材?

信力建:应该有更多不同的作家作品出现。从一花独放,到百家争鸣,鲁迅只是民国时代优秀作家中的一个。

5.有评论说,“鲁迅作品淡出教材,对于我国的语文教育来说,很严重”,你怎么看?

信力建:不严重。这不是一个本质问题,而是一个枝节现象。多一点少一点,我觉得都不影响。

必须看原著,大量的原著。教材只是一块敲门砖。一个小孩,每个学期读一本教材,每个学年读两本,12年中小学教育,也只有24本,一本课本大概不到10万字。这对一个现代的人来讲,等于就是大头娃娃,远远不够呢。

6.你的意思是孩子们受教材束缚太大了?

信力建:对。这种唯教材论,是很封建、很神学的。很多信仰宗教的地方,他们只信奉自己的经文,只认为自己是对的,别的都不对。目前来讲,简直是荒诞得不能再荒诞了。

7.鲁迅作品入不入教材,为何总能引起那么大争议?

信力建:这是60年教育的结果。据有人调查,现在有些教师的知识量还达不到初中生水平。他们在文革中长大,没读什么书,也是读24本书出来的,优秀一点的可能读过四大名著、或者几本俄国、法国的革命书籍。教师如此,家长也不会好。这样,出现各种非正常的争议,也就太正常了。

8.所以,你认为教材中鲁迅作品有几篇根本不是问题。

信力建:这就叫螺号里面摆道场。现在新教改里边,指导要读的书有144本,其实就算孩子们读了144本原著,也是不够的。因此,有3篇或是5篇鲁迅作品入选,根本微不足道嘛。

9.什么样的文章该被选入教材,或者推荐给学生阅读?

信力建:除了民国时期的作品,我们还有明清小说、元朝戏曲、宋词、唐诗、六朝骈体文、汉赋、诸子百家……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每个国家都有优秀的作家作品,最著名的,可以选得过诺贝尔奖的;选有典籍意味的历史作品,例如《独立宣言》、《我有一个梦想》。

10.入选教材的文章的标准应该是什么?

信力建:应该是那些记载了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推动了人类进步的作品。比如,我们可以让孩子们了解佛经、佛学,《道德经》、《圣经》、《可兰经》,印度的史诗、希腊的神话……选文可以从文学经典,拓展至哲学的经典、法学的经典、经济学的经典。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