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要访谈】中国农村政策的是与非——专访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

    “有些地方搞农村改革的试验、城乡统筹试验,搞土地股份制,你说中央政府支不支持呢?符合法律当然支持,不符合法律当然不支持。”
    “我曾经听到过一些高级干部说,中央应该思想解放一些,允许土地流转,我问他,你找出法律法规哪条不允许土地流转,不允许的是不征得农民同意的强制性流转。”
    “有些人转过来支持小产权房,但你不能因为天下有强盗,所以让大家都去当小偷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陈锡文经常被评为中国农村政策的发言人 邹红 CFP/图


    陈锡文,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多次参与 “中央一号”文件起草,其观点影响决策层相关政策走向。
    3月上旬,南方周末记者就近期农村政策、农地流转、小产权房、土地征用等问题对陈锡文进行了专访,陈锡文对相关敏感问题,给予了直率回应。


有多少钱真正到农民手中
    南方周末:今年中央财政安排“三农”支出5600多亿,这几年下来的钱以万亿计,但究竟有多少钱真正到了农民手中?
    陈锡文:钱投入少的时候,能增加就是好事,不要钱没增加,就说会被挤占挪用。很多问题是一直存在的。我觉得专家们有非常好的方面,一个政策出台就提醒你该注意什么,这是非常对的,但不能让这些东西淹掉了出台政策的初衷。
    首先,过去农业投入不足,现在大幅增加,本身就在往前走,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只靠增加钱就能解决问题,要进行体制改革,包括对资金怎么管理,提高使用效率等等。问题是,总得一步步来,这边刚在研究增加投入,那边就说钱实际上没有用到农民头上,我觉得这个思维是不科学的。
    南方周末:我们注意到,有些地方正在土地流转方面寻求体制创新。像成都和重庆综合改革试点中实行的农地入股政策,中央政府是否支持?
    陈锡文:从去年夏天国务院批复之后,到现在,成都和重庆还在国家发改委的指导下进行各自总体方案设计。就我所知,这两个市还没向国务院上报总体方案和试验项目,从这个意义讲,现在正在进行的,并不是国务院批准的项目,当然它是在做探索了。就这个农地入股的问题,它还没有报到国务院,所以国务院也无所谓什么态度。
    南方周末:外界给予了不少积极评价,你如何评价?
    陈锡文:首先,从土地入股本身来说,承包到户的耕地,承包农户之间可以入股;不适合家庭承包的土地,就是荒山荒坡山林这些,可以采取和其他经营者入股。法律规定得很清楚。但有些人非要拿农民承包的集体土地去搞有限责任公司,他肯定违背现行法律。
    如果要把它注册成公司,就涉及到发起人有多少,这么多农民加入,有的甚至上千户,有限公司规定不能超过50人,那其他人权益怎么保护?包括有些律师也在出这种主意,律师怎么可以叫人违法呢?
    第二,按公司法规定,注册公司可以用现有资产入股,但现金不能少于注册资本的30%,而如果是农民以土地入股,现金基本上不到注册资本的10%,所以给他注册的部门也是违法的,法律规定得很清楚。
    第三,公司一经注册,股东名下的资产必须转到公司名下,那你土地怎么转?在中国现有法律体系下,土地所有权的改变只有一种形式,就是国家征地。户与户之间没法转,我怎么转到公司去?转不过去,怎么给他注册公司?
    所以,有些地方搞农村改革试验、城乡统筹试验,搞土地股份制,你说中央政府支不支持呢?符合法律当然支持,不符合法律当然不支持。
    南方周末: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最近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强调思想解放,土地制度方面是否也该思想解放?
    陈锡文:我曾经听到过一些高级干部说,中央应该思想解放一些,允许土地流转,我问他,你找出法律法规哪条不允许土地流转,不允许的是不征得农民同意的强制性流转。现在是落实这套东西,当然这套东西有毛病,可以按程序改,通过人代会改,但有一条,法律没有修改之前,鼓励大家不守法,这个事情是不好的。
    让中央思想解放允许土地流转,根本就是空口说白话。根本就没有读法律法规和政策才会这样说。现在有些人忙于搞项目搞政绩搞GDP,不读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就觉得他应该这么做。
为何不能还地于民
    南方周末:我们目前的农村土地,名义上是农民集体所有,但农民却不能变现,很多学者呼吁,应将土地所有权归还农民,不这样做是不是有意识形态的担忧?
    陈锡文:意识形态倒在其次。土地问题复杂在哪儿呢?全世界的土地管理都是用途管制原则。基本含义有两条:农地农用、农地农民用。每个国家都要保护它的耕地。就我们国家来说,除了规定农地农用外,法律还规定耕地上不许栽果树挖鱼塘,但我们很多地方实际上违反了这个规定。农地农民用,全世界的趋势都是城镇化、工业化、农民向城镇转移,但转移的规模和速度,要根据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实际情况逐步转,有条件转走了,留在农村的土地逐步扩大经营规模,这不会出问题;但有外力强制打入,把农民从土地上赶出去,这叫土地兼并,不是土地规模经营。
    南方周末:你说的是把“农民从土地上赶出去”,有人认为农地入股,加速土地流转可以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有评论说,“目前的土地所有制是城乡统筹发展的瓶颈。”你怎么评价?
    陈锡文:解放什么,你给他什么了?解决土地的问题先要解决人的问题。人要进城,你要解决他三个问题,相对稳定的就业、住房,还要纳入当地社会保障,如果能做到,我当然认为是好事,应该让他走。但有一点,不能简单地把农民纳入低保就行了。那么多人拿着低保晒太阳,这个社会是要出问题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土地流转方面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制定出这样的法律,鼓励大资本到农村去兼并小农户,没有这样的事。


小产权房,学者和媒体都应降温
    南方周末:小产权房目前已被叫停,我们想知道叫停的实质理由是什么。这样做是不是将继续强化政府作为“唯一地主”的资格?
    陈锡文:对小产权房,中央从来没有允许过,叫停就是因为它违法。所谓小产权房,是被媒体叫错了,没有产权哪来产权房?它是农地,就不能变成房地产。土地规划、土地建设、商品房销售的许可都没有取得,客观上就是违法的。
    农民当然可以用自己的地,但也得符合规划符合用地指标。农民可以盖房子自用,但买卖是不行的,小产权房是没有经过规划的,如果以后政府要在这里建高速公路,你说怎么办,赔偿又没有法律依据,结果是买房子的人得不到保障,建房的违反国家法律。
    南方周末:现在各级政府征地随意性大,有人说,小产权房客观上让农民直接从土地上获益,怎么看?
    陈锡文:目前的土地管理确实有问题,要改,要改革征地制度,现行的征地制度确实很伤害农民,所以有些人转过来支持小产权房,但你不能因为天下有强盗,就让大家都去当小偷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出现这种情况,表明法律是有问题的。商品房是有收益的,农民说,我向你申请用地指标行不行,我就不给政府征收,自己盖行不行?我想是可以的,但要真正做到用途管制,真正做到符合规划,违反用途管制的,违反规划的,一定要受到严厉制裁。
    南方周末:要改革征地制度,具体怎么改?
    陈锡文:我的看法是,在土地管理上应淡化所有权问题,不管是谁的地,必须服从国家的土地用途管制。我们的误区在于,非农建设的地,只能变成国家的,农民的地不能变成建设用地,只要是非农建设,都是公共利益,这个解释不符合宪法规定。我们强调所有权管理,征地权是政府权力,实际上加大了政府的冲动,把农地转为非农地,来增加他的收益。
    从28号文件开始一直在改,提高土地补偿标准,搞好农民安置培训,纳入当地社保等,有进步。但法律规定是公益性用地要征,但我们现在是超出这个范围。第二,如果要征地,涉及到改变所有权,为什么公益性要征,因为不产生利益,所以要征。问题非常复杂。现在大家对机场建设费、高速公路费有意见,我告诉你,这些地,还是通过征地把它拿过来,如果不是,现在费用还要高得多。农民跟你要高价,你这条路还修不修得了。
    南方周末:有学者指出,小产权房在平抑房价、促进新农村建设等方面都有很好的作用,我们的很多改革也是在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进行探索的,对待小产权房“堵不如疏”,你怎么看?
    陈锡文:这个问题,可以批评指责现在的土地征用制度,要修改,但不能鼓动农民去违法。学者要有责任感,如果在学术期刊学术沙龙发表观点,那绝对没问题,但是直接面对农民面对公众,必须有基本素质,要查询相关法律,你的说法是不是违法,作为学术讨论问题不大,但是直接面对基层干部,鼓动小产权房是违法的,它和改革现行土地制度是两回事。从这个意义讲,小产权房,学者和媒体都应该降温。从客观上讲,再怎么说,现在的土地制度有问题,它始终是个法律,你不能形成一个法律真空地带。那所有人都没有安全感了。我们的很多学者都在人大政协,你可以上书可以提案,可以通过这些途径去改,作为经济学家应该有社会责任感。

 

(责任编辑 林楚方 李小鸣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