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再解金融混业难题

如果这个设立金融控股公司的方案实施,将成为“金融市长”戴相龙主政天津期间,继渤海银行和渤海产业基金之后,在金融改革方面最大的一个手笔。
天津试图通过创新金融制度来重建北方经济中心,而设立金融控股公司尝试混业经营正是创新中最重要的环节

  天津市正在筹划建立一家金融控股公司尝试混业经营,这家拟议中的公司将以掌控大部分地方所属金融资源的泰达控股为主体搭建。
    5月11日,主管金融的天津副市长崔津渡参加媒体活动时简略表示,天津已经形成了设立金融控股公司完整的解决方案。
    如果这个方案实施,将成为“金融市长”戴相龙主政天津期间,继渤海银行和渤海产业基金之后,在金融改革方面最大的一个手笔。
    按照成立金融控股公司的改革方案,天津将把地方政府所属的金融资产整合进新成立的金融控股公司,具体实施将分两步走。
    第一步是由握有金融股权的6家市属大型企业集团发起成立金融控股公司。
    这6家企业分别是泰达控股、国资公司、天保投资、海泰集团、津能和津联集团,他们将分别以在渤海银行、天津银行(原天津商业银行)、渤海证券、北方信托、天津信托、恒安标准人寿、渤海财险等7家金融机构的出资额为准,出资注入新成立的金融控股公司。
    新成立的金融控股公司注册资本55.1亿元人民币,其中泰达控股在新公司中出资34.73亿元,持股63.1%,居于绝对控股地位,董事长也将由泰达派出。
    第二步由新成立的金融控股公司收购上述6家企业所持金融资产,完成金融控股公司对地方金融资产的实际控制。所谓收购,实际上是股权置换,就是6家国有企业将原持有的各金融企业的股权置换为金融控股公司的股权。
    对于中国地方政府而言,泰达金融控股的模式并非首创。此前,如深圳市投资公司、山东省鲁信控股、江苏国资、合肥市兴泰金融控股等地方企业,都实现了对地方政府所属金融资源的整合归并与强化。
    2007年以来,地方政府整合金融资源、强化金融控制力的热潮更趋加速——另外两个直辖市,重庆和上海也都在积极筹划,准备将原先分散在各个市属国有大集团的金融股权,通过一系列划转和资本运作,整合在一个相对纯粹的金融控股公司里。
    据参与天津金融改革决策的有关人士透露,相对于其他地方金融控股公司同时也参与房地产和工业等产业的多元化投资而言,天津金融控股公司将专注于金融投资,更为重要的是,天津金融控股公司的目标定位将不同于其他地方。
    据悉,天津的金融控股公司,将以长期扩张为战略目标,发展成为全能型、集团化、国际化的金融集团,而不仅仅定位于地方金融控股平台。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公司成立后将以引进国内或者海外战略投资者和开发银行贷款等方式融资,将资本金增加到80亿—100亿元人民币,新投资50亿元人民币,将金融控股公司的业务,覆盖到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担保、金融租赁、投资银行、财务公司、资产管理、征信和评估等几乎全部金融领域。
    为了跟中国现行监管体系和分业经营的金融法规相适应,泰达金融控股公司作为集团公司,主要进行战略运营和投资,不直接经营金融业务,其金融业务通过下属子公司来实现。
    天津市对金融改革的热衷事非一日。从央行行长转任天津市长以来,戴相龙就把自己熟悉的金融业,作为天津发展和改革的突破口。而这个战略选择,同样体现在2006年6月发布的《国务院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这一对天津定位的重要文件中,并被列为天津近期工作重点的首条。
    在天津的计划中,被公众反复讨论的设立全国非上市公司股票的柜台交易市场(OTC),设立东北亚银行、进行海峡两岸金融合作试点、组建住房信贷银行、设立金融控股公司进行金融综合经营试点,都是重建天津金融竞争力和集聚能力的重要手段。
    为了促使这些设想能加快落实,2007年4月开始,天津成立独立的金融工委,并从发改委、财政局、人民银行等机构抽调人员充实其中,期望进一步加快工作进度。
    2007年4月17日,天津“环渤海省市深化座谈会”上,戴相龙给出了天津金融改革的重点领域——直接融资、金融企业综合经营、外汇管理体制和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建立金融控股公司,就是为了推动金融企业综合经营改革。
    值得玩味的是,在这次会议上,戴相龙将天津的金融定位从原先“北方金融中心”,修订为“建立与北方经济中心相适应的服务体系和金融创新城市”。
    有关专家分析,天津的金融改革要想取得快速进展,就必须想办法让众多中央部委达成一致意见,而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