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后人们

“做一个普通的人,不要把我挂在你们的嘴边上去唬人。”毛泽东曾这样告诫自己的子女。

他的女儿李敏做了母亲后,对儿子孔继宁和女儿孔东梅说,“你们要靠自己的本事在社会上立足,做一个普通人,不要去做万众瞩目的什么人的后代。”

毛泽东的独孙毛新宇就读人民大学时,常有人向他的同学打听,“哪个是毛主席的孙子?”同学回答说,“穿得最朴素的那个。”毛新宇跟同学一起住8人宿舍,在食堂排队打饭。

李讷的儿子王效芝,作为毛家第三代中最小的一位,连大学都没有念,北京市旅游外事服务职业中专毕业,在北京饭店担任过礼宾部服务员。

风云流转,时局更新,名门之后学着“做一个普通人”从警醒告诫变为现实需要。当然,这更应该是某种常态。然而恰如毛家第3代的孔东梅所言,“生活在这个特殊的家庭中既背负着很大的光环,又需要时刻面对现实,找到自己的位置。达到这种平衡是非常不容易的。”

2006年9月9日,北京毛主席纪念堂,毛泽东长子毛岸英之妻刘思齐(左二)、毛泽东孙子毛新宇(左三)、毛泽东之子毛岸青的妻子邵华(左四)、毛泽东重孙毛东东(左五)、毛泽东孙媳刘滨(左六)、毛泽东女儿李敏(左七)、毛泽东外孙孔继宁(左八)、毛泽东外孙女孔东梅(左九)、毛泽东女儿李讷(右三)、毛泽东外孙王孝芝(右二)、毛泽东女婿王景清(右一)等献花后合影 图/任晨鸣

看着照片为外孙女取名

“住在白宫,你就像活在金鱼缸里,任人观看毫无隐私。”美国前总统林登·约翰逊的女儿露茜这样描述处于高度关注下的“第一家庭”的生活。在她看来,作为“第一女儿”需要承受的往往“超过你的极限”,“但这也是机遇”。在她的记忆中,“亲历历史”及在某些时刻享受“个人和公权力的结合”是最大的幸福。她17岁生日那天,约翰逊签署了一份关于禁止种族和性别歧视的《民权法案》作为礼物。

露茜得到特殊生日大礼是在1964年。这一年,在东方的中国,毛泽东开始思考并决心调整中国对外防御战略以及改变国内经济政治方针。是年4月,他在武汉接见日共代表团田里见一行时,流露出对时局的担忧,“中国如果搞修正主义,你们就不好混。如果中国出了赫鲁晓夫,搞资本主义路线,你们怎么办?你们要帮助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反对中国的修正主义。”岁末,他破天荒地要在71岁生日这天请客。这是毛泽东有生以来惟一一次公开的生日宴会。在这次生日宴会前后,毛泽东公开了对刘少奇的不满。

“一个伟大人物注定要舍弃很多个人的真情、个人的生活,包括他的子女后代的日常生活,都要因之去奉献。”孔东梅出生于1972年,却从未与外祖父毛泽东见过面。母亲李敏把她的照片带进中南海,毛泽东看着照片为外孙女取了名字。

“在平常人家很简单的事,在我们家就是不行!”这是孔东梅难以忘怀的成长记忆。从毛泽东患病到去世,李敏只见了父亲三面。1976年9月9日,毛泽东去世。李敏要求为父亲守灵,江青不答应。没有办法,她只得一连几天排队,随着首都瞻仰毛泽东遗容的人群进入灵堂,肃立在那里,向父亲最后致意、告别。

伟人丢下的下一代

“我们干革命是为了造福下一代,而当时为了革命,又不得不丢下下一代。”这是一个不幸的父亲。他与杨开慧、贺子珍、江青3任妻子共育有10个子女,有的不幸夭折,有的下落不明。解放之后,身边的子女只有毛岸英、毛岸青、李敏、李讷4人。

获悉长子毛岸英牺牲,毛泽东伸手拿烟,几次都没能将烟从烟盒里抽出来。

他那些在战争年代失去的子女包括:

1.长子毛岸英,1922年10月24日出生在长沙,1950年11月25日在朝鲜战争中牺牲;

2.三子毛岸龙,1927年4月4日出生在武汉,1931年在上海失踪;

3.长女毛小敏,又名毛金花,1929年3月贺子珍在福建长汀生下的一个孩子,因队伍要走,没过半个月就被送给当地老乡抚养。一年后毛泽民去寻找时,听到的消息是女婴死了。(解放后辗转有了消息,称毛小敏在福建龙岩,但毛泽东和贺子珍生前均未同她再见过,未能证实);

4.贺子珍所生第二个孩子,男孩,1930年生下来就死了。接生者是红军中传奇的“基督医生”傅连璋;

5.毛岸红,1932年11月出生,小名毛毛,长征开始后毛泽东把他交给留下来坚持游击活动的毛泽覃和贺怡,苏区沦陷之后,毛泽覃把他秘密转移到瑞金一个警卫员的家里。以后毛泽覃不幸牺牲,毛毛从此下落不明;

6.毛妹,1935年红军二渡赤水河,贺子珍在行军途中生下一个女婴,寄养在当地老乡家中。解放后,贺子珍曾设法查访,但没有下落;

7.客死异国的廖瓦,1938年在莫斯科出生,10个月的时候感冒,转为肺炎,不幸夭折,连中文名字都没有取。

跌宕沉浮的第二代

伟人功过,自有评说。由他发动的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超级实验将所有中国人卷入其间,他自己的子女同样因之命运跌宕,他的晚年异常喧闹,也异常寂寞。

李敏4岁时离开陕北到前苏联去陪伴母亲贺子珍,直到11岁才回国。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李敏后来回忆说,“在那边没吃的,最好的食品就是土豆,以至于后来见到土豆就要吐。”

尽管父亲缺席了自己的整个童年,但李敏始终对他怀有深情。毛泽东也格外喜欢这个体贴、懂事的“姣姣”。“文革”前,李敏和丈夫孔令华(其父亲为解放军中将、沈阳高级炮兵学校校长孔从洲)抱着孩子,被迫搬出中南海。毛泽东再三叮嘱她,“姣姣,你要常回来看我!”

从生炉子做饭学起,李敏一家开始了平民生活。据孔东梅回忆,6岁从上海外婆家回到北京后,一家人过的就是普通人的生活,“父母一直都靠工资吃饭,和普通家庭一模一样”。

李敏想去中南海看望父亲。然而自从当初搬出来,出入中南海的证件就被收回了。她要进中南海得在门口先联系,通报后才能进入,有时等了半天还是进不去。

1974年,江青搞批林批孔活动,李敏和孔令华决定去中南海反映情况。夫妻俩被拦在门外,李敏气愤地质问,“为什么不让我见爸爸?搞运动就要骨肉分离?我爸爸知道了也绝不会赞成你们这样搞。你们这样封锁主席,为的是干见不得人的事情。”回到家后,李敏大哭一场。

1976年10月,“文革”中风云一时的李讷搬到北京西郊一条小胡同的小四合院里,带着与前夫所生的儿子过活。母子俩生活一度十分艰苦,每天只买一毛钱的肉吃,孩子长得很瘦。一人一条被子,半铺半盖。

1984年,她与毛泽东延安时期的警卫员王景清结婚,儿子易名为王效芝,一家3口继续过着普通生活,排队购买定量供应的大白菜和取暖做饭用的煤块。

回归平凡的第三代

毛的4位孙辈,孔继宁(李敏之子,1962年出生)、毛新宇(毛岸青之子,1970年出生)、孔东梅(李敏之女,1972年出生)、王效芝(李讷之子,1972年出生),“出生得晚”,“没有受到太大影响,更接地气”。

孔继宁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国际关系学院,毕业后,进入总参谋部,先后被派到中国驻巴基斯坦和英国的大使馆,任助理武官。现任民族精神与中国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青基会“东方昆仑”公益基金管理委员会会长;

毛新宇1992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1992年9月至1995年7月在中央党校理论部攻读硕士学位,2000年进入军事科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同时还参军入伍。2003年7月获得博士学位,现任军事科学院研究员;

1996年,孔东梅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英语专业毕业。之后,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2002年回国后,创办了北京东润菊香书屋有限公司,后在北京大学攻读传媒博士学位,致力于传播“红色经典”;

王效芝是毛氏第3代中最为低调的一个,极少公开露面,汶川大地震后,他曾与毛新宇夫妇以及表姐孔东梅一同到中华慈善总会为地震灾区群众捐款10万元。

相比于祖辈的万众瞩目、父辈的跌宕沉浮,他们这一辈正“找回普通人的日子”,步步靠近自己的幸福。而每年的9月9日、12月26日,这些后人都要聚在一起,纪念他们共同的长辈。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