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界】卢森堡馆 我虽小,也很美

“我又见到了卢森堡,这件美丽的珍品!迷人的教堂,桥上的景色,在月光下熠熠生辉。”19世纪,法国大文豪雨果数次被流放到维安登(Vianden),深深陶醉于卢森堡的旖旎美景。

地处欧洲中部的卢森堡,国土面积不及上海的一半,人口不过40万,是名副其实的“袖珍小国”。当年在卢森堡边境小镇申根签署的《申根协定》,许多去过欧洲的中国人都从中获得过方便,而2010年恰恰是这一协定签署25周年。卢森堡,这个如城市大小的国家,却拥有占领土面积1/3的森林,田园风光宜人,被称为“欧洲的绿色心脏”。因此,“亦小亦美”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卢森堡馆的主题。

“我们了解到,中文‘卢森堡’意思是‘森林和堡垒’。所以,我们建了一个迷你堡垒,周围是绿树环绕的开放式森林。”卢森堡馆主建筑师吉吉·基什内尔(GG Kirchner)说。他目前正负责赫尔曼-瓦伦蒂尼建筑事务所的这项“亦小亦美”的大工程。

卢森堡馆位于世博园区C区,占地约3000平方米,建筑主体是一座高约20米的不规则塔楼,远远望去,仿佛一块天然雕刻的“巨石”。塔楼外有一湾清水环绕,清水与外墙之间,隔着一条环形走廊,走廊上种植着郁郁葱葱的葡萄架和树木。

据吉吉介绍,整个场馆的造型构想来源于卢森堡的传统建筑,将那些规规整整的房子进行变形、拔高,“扭”成了卢森堡馆的初步造型。另一个灵感来源则是他们2003年设计的“梦想与憧憬之塔”(Tower of Dreams and Longings)。当年,那座新奇的建筑,以一种“大胆选择的姿态”,赢得业界众多溢美之词,它不仅是一座建筑雕塑,更是一件艺术品,并成为卢森堡市馈赠德国特里尔市的礼物。“虽然是一座塔,但远看像一座桥,在沟通中直达梦想。”

卢森堡馆主要选用钢材、原木,新型的耐候钢与自然的冷杉木,营造出雕塑式的古堡,艺术感十足。此外,这些材料在世博会结束后可回收利用,体现出环保、高效、可持续的当代理念。

为呈现建筑的原始风味,整座卢森堡馆的外墙将由耐候特种钢材构成。在现代建筑历史上,这种钢材对建筑师而言至关重要。要知道,即使是再出色的建筑,也会因其锈斑痕迹而令人遗憾。这种耐候钢又叫“考顿钢”(Cor-Ten Steel),具有很强的抗腐蚀性,无需保护漆,因此,完工后的卢森堡馆整体将呈现出耐候钢的天然原色。同时,这一材料的选用也刻画出与钢铁密切相关的卢森堡形象。100多年来,钢铁工业一直是卢森堡的经济命脉,其精湛的炼钢技术闻名于世,当年巴黎建造埃菲尔铁塔所用的钢材,就来自卢森堡。这次建馆所用的耐候钢,也将全部从卢森堡进口。

整个展馆主体钢结构虽然用钢量仅约500吨,但由于其造型为复杂的三维结构,因此所用的钢杆件没有一根是一样的,角度变化很大。可以说,整个工程的挑战不亚于“鸟巢”,仅高强螺栓就用了约1万套,所有焊缝要求为一级焊缝。

卢森堡馆的内墙由冷杉木组成,材质的选择体现了建筑本身与自然的亲和力,散布出森林气息,加之光影效果下的“小也是美”几个中文字,令整个室内空间诗意盎然。提及原木,吉吉本人对这类材质颇有好感,他的概念雕塑“木碗”,就是大量使用木材的典范,“我着迷于搭建一根根木条的方法,这非常有趣。”提及建筑方式,他便在纸上笔画起来,“相信中国的卯榫结构和这也有相通之处。”

作为欧洲小国,除却钢铁业,卢森堡的电视传媒也非常发达。展馆中,中卢之间的电视直播互动将成为展示内容之一,可以让更多欧洲受众参与到上海世博会中来。此外,为纪念上海世博会这一历史性盛会,卢森堡计划于明年发行相关邮票和纪念币,这些珍贵的纪念品连同卢森堡特色的腌肉制品、巧克力和白葡萄酒等美食,届时都可以在卢森堡展馆里买到。

在当代建筑师中,吉吉尤为欣赏荷兰建筑师库哈斯:“库哈斯是个天才,他的建筑是一流的作品,甚至属于未来。我觉得,CCTV大楼的设计远远超过‘鸟巢’,总有一天,这幢大楼会成为北京的标志性建筑!”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