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高论(091001)

在对国共两党的斗争历史问题上,我们曾经采用这样的方式臧否人物和事件;对党内斗争的历史,我们使用同样的手段置历史人物于坏人或者好人的阵营。

责任编辑:史哲

评审:黄广明 黄波

No.1 还原历史的真实

《中国日报》,9月23日,作者:朱渊

(原文摘编)阎长贵(江青任“文革”领导小组副组长之后的第一任机要秘书)和王广宇(时任“文革”领导小组办事组副组长)的《问史求信集》一书得以出版,是一件大好事,因为它有助于我们了解那个时代。要汲取历史教训,真实的历史是必要的前提。

美化和丑化这两个极端是呈现现代史中最大的问题。在我们所谓的历史剧中,这样的倾向已经到了泛滥的地步,似乎我们对历史描述的目的仅仅在于让观众或者读者爱一些人的同时恨一些人,好像历史上好人与坏人的界限从来都是黑白分明。从这样的历史描述中,我们能汲取什么样的教训?

对历史的简单化处理有时到了可笑的地步。比如,把所有错误和罪恶堆放在一两人的头上,旨在把他们描述成十恶不赦的罪人,好像他们一生都没有干一件好事。一些人诸如林彪、“四人帮”的确犯有不可饶恕的罪行。但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如此,历史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都是什么,这才是我们应该认真地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多少年来,我们习惯了把研究历史和描述历史,尤其是对待诸如“文革”这样涉及到党的领袖和诸多当代重要人物的历史,当作贴政治标签的游戏。在对国共两党的斗争历史问题上,我们曾经采用这样的方式臧否人物和事件;对党内斗争的历史,我们使用同样的手段置历史人物于坏人或者好人的阵营。

当我们从这样的历史描述回到生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