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不开放

责任编辑:曹筠武 郭力

【公元1696年清圣祖康熙三十五年】六十年大事记:康乾盛世 平定三藩 兴文字狱

 清朝前60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644年入关到1683年 (康熙二十二年),即前40年,为第一个阶段。这是清朝奠定国基的重要时期——清朝消灭南明诸政权、农民起义军、平定三藩、解决台湾问题,用四十年的时间完成对中原地区的统一,形成继明朝之后的正统地位。1684-1703年,有近20年,这是康乾盛世的开端,此后,清朝封建社会达到鼎盛。

清朝前60年最大的成就,就在于奠定了今天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奠定了今天民族分布的基本格局,奠定了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的独特地位。

中华民族经过秦汉以来两千多年的发展,至康乾盛世,其经济取得了有史以来的最高成就。它的农业、手工业、贸易、城市发展等,都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前60年,清朝经济文化各有发展,康熙把治河、漕运、农业作为经济上的头等大事来抓。

从农业来看,清朝规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极大促进农业发展。不论是当时的人口数量,还是耕地面积,都远远超过了以往的历史时期。康熙24年(1685年)全国共有耕地6亿亩,人口1700年前后约1.5亿。

在文化方面,经过60年的努力,1703年完成《全唐诗》的编纂。此外大规模的开展一系列文化工程,如修“明史”,编“古今图书集成”。18世纪初,在康熙帝主持下,清廷从事两项巨大的科学工程。一项是《律历渊源》,介绍了中国和西方音乐各种理论、乐器制造、天文历法以及西方的数学与中国的算学;另一项是用近代科学方法绘制了第一幅详细的中国地图。

不过,清入关后,文化上的拓新性已显不足,文化上的成就主要在于“集大成”,即汇集整理。康熙对待西方文化,既开放又谨慎:一方面,他喜好传教士带来的西方天文历法数学,另一方面,他又对传教士活动抱有嫉恨。

对西方文化,康熙时期的开放并不彻底,雍正时期也没有改观,直到乾隆时期就更离谱了,直接闭关锁国。发端于康熙时期的文字狱,经过后任两任皇帝,也愈发严苛。目的有二,一是意图镇压汉人的民族意识,因为汉人不论上层下层都强烈的反对清朝的民族压迫政策;二是为了打击朋党,提高皇权。而这同样是清朝走向封闭的标志之一。

经济上缺乏和世界的交流,这和满人入关之后相对封闭的民族心理有关。郑和下西洋终于还是没能延续,闭关锁国、拒绝交流是清廷对外关系的基本政策。康乾时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的时代,是经济国际化趋势日渐明显的时代。中国在对外关系上却采取了逆时代大潮的封闭国策。对外政策的着眼点是怀柔远人,外夷归附,宣扬恩德以保持国内秩序的稳定。至于航海探险、远洋贸易、对外扩张,这一切既缺少实行的手段、能力,也没有试探的兴趣。它不重视对外贸易的经济利益,只把通商当作怀柔的手段。可以说,清朝的前60年是改革不开放。

后世的历史证明,不开放,也带来了清朝最后的覆灭。

网络编辑:莫希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