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1977》:我想考,但我没有时间

因为当时农场干活累,吃的东西又不好,被检查出得了肝炎。结果,他只能哭着离开了学校。后来,韩姓同学发奋写作,创作了很多农民的故事,再后来他培养出了一个不读大学,靠写作、赛车为生的儿子:韩寒

责任编辑:袁蕾 实习生 朱怡

冯乔寝室有一个姓韩的同学,高考前是上海金山的农民,样子很憨厚很淳朴。因为当时农场干活累,吃的东西又不好,被检查出得了肝炎。结果,他只能哭着离开了学校。

后来,韩姓同学发奋写作,创作了很多农民的故事,再后来他培养出了一个不读大学,靠写作、赛车为生的儿子:韩寒

“我一分钱都不要,只要电影公映后给我一张碟片就行了。”《南京知青之歌》的作者任毅拍着胸脯说,电影《高考1977》主题曲的音乐取自于他的当年《南京知青之歌》,就是因为写这首歌,他被逮捕而且差点枪毙,也因此错过了高考。

对任毅来说,当年的高考可望不可及,对制片人熊晓鸽来说,高考的回忆就是下班陪厂里的书记打乒乓球,打了两年多,书记终于答应推荐他去读书。

1977年恢复高考给了一代人机会,也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图/《高考1977》剧组

天刚亮,一群农场的年轻人背着军绿色的书包在东北厚厚的雪地里奔跑,结果却错过了赶去考场的惟一一班火车

对上海电影集团公司总裁任仲伦来说,1977年的高考意味着秋后黄昏的高音喇叭,喇叭里传出的是恢复高考的消息。

2009年4月,《高考1977》在全国公映,这部制作不算上乘的电影,两周内票房突破千万,掀起了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9月21日,第11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结果揭晓,上海市委宣传部选送的《高考1977》等获奖。在一个月前,《高考1977》在第十三届中国电影华表奖评选中,荣获了最佳故事片奖。

对于电影《高考1977》的主创人员来说,他们只是想拍一部“机会来了”的电影,以纪念当年高考的故事。

不要扎根农村一辈子

参加高考前,《高考1997》的制片人任仲伦是上海市奉贤县市郊农场一个连队的生产队长。1974年他刚到农场的时候,那里正掀起一个叫“扎根农村一辈子”的活动,凡是担任连队以上干部的人,都必须填写报告,必须签名表示要在农村扎根一辈子。

当时任仲伦被列为培养对象参加学习班。学习班里,白天同学们都在抢话筒,表示响应国家号召在农村扎根,发言慷慨激昂;晚上,很多人躲在帐子里抽烟,坐在连队的田地里抽烟,放眼望去明明暗暗的全是烟头。

任仲伦回忆说:“当时我还年轻,分不清白天和晚上哪个是真的,我甚至认为都是假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