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绿鉴

公众环保意识的觉醒、法律体系的完善以及官产学联动机制的建立,使日本顺利从一个传统工业国家转型成绿色国家

责任编辑:吴传震

公众环保意识的觉醒、法律体系的完善以及官产学联动机制的建立,使日本顺利从一个传统工业国家转型成绿色国家

自下而上维权

至今,在日本的中学课本里,还一直沿用着一幅关于“水俣病”的图片:一位母亲怜爱地托着女儿畸形的身躯,凹陷的胸腔、细如枯枝的双腿和茫然空洞的双眼,女儿面朝天空,似乎在谴责着命运的不公。

图片中的少女是1960年代以来,日本数十万工业污染受害者的一员。

上世纪六十年代,由于长期食用被化工废水污染的鱼类和贝壳,一种在医学上被称为“甲基汞慢性中毒”的疾病在日本熊本县水俣市附近爆发,依地命名为“水俣病”。不久,在新瀉县也发现了同样的病例(被称为“新瀉水俣病”)。这两种疾病,与镉污染引起的“痛痛病”和大气污染造成的“四日市哮喘”并列为日本工业化时代的四大污染公害病。

两处“水俣病”爆发的根源,直指当地的两家大型化工企业——智索和昭和。1960至1973年,是日本重化工业高速发展的时期。智索和昭和这样的化工厂支撑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环境。

但出于经济发展的考虑,日本政府在事件爆发伊始,就偏袒污染企业并试图压制受害者的声音。

面对政府的“不作为”,水俣和新瀉的受害者不得不自下而上地发起“自救”,这也掀开了日本环保运动的序幕。大批NGO组织在运动内部崛起,并逐渐成长为日后日本环境问题的主要监督力量。“当缺乏合适的政治土壤时,从基层点滴做起,从受害者身边开始,NGO才能发挥真正的作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莫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