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 消失与重生

在中国疾进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像云南丽江这样屈指可数的古城,注定要成为一个被连根拔起的标本

在中国疾进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像云南丽江这样屈指可数的古城,注定要成为一个被连根拔起的标本,呈现在研究者面前,更呈现在旅游者面前,那么,现在的丽江,丧失了什么?又有哪些生机在悄然萌生?

从历史上看,近代以来,云南丽江一直是各路外国人,包括军人、间谍、淘金者、传教士出没的地方,17世纪乃至更早,征服藏传佛教,就一直是罗马教廷的至高梦想,一代又一代的基督传教士正是从香格里拉地区起步,开始了敲击西藏大门的无望之旅。18世纪以来,作为英国陆上帝国的跳板,丽江更成为国际化程度非常高的地区。这里从来就不是与世隔绝之地,相反,这里在某些欧洲人眼里的“历史知名度”甚至要超过任何中国城市。

从文化上看,这里三江(澜沧江,金沙江,怒江)并流,三教(佛教,东巴教和基督教)共存,甚至还包括儒、释、道、巫,丽江街上行走着的除了外国人,还有藏族马帮、白族工匠、汉族商人,“和而不同”在这里并非什么哲学,而就是当地人朴素的生活习惯。这是一个雪山中的王国,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不执、不迷、无欲。

拉什海边上的农家人,依然过着田园牧歌的生活  图/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大食

丽江古城已经成为著名的“小资圣地”  图/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大食

演奏纳西古乐的老人,越来越少了  图/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大食

1996年的一场大地震后,大部分的中国人才第一次真正把目光投向丽江,从此这里的旅游业一发不可收拾。而随着交通线路的打通,人们自驾车、坐飞机,从四面八方赶到这里,为的就是寻找那雪山中若隐若现的古纳西王国。

丽江旅游业井喷式的发展伴随着过度的商业化,有人说丽江的纳西文化已死,可是来丽江的游客却越来越多。据丽江市旅游局提供的统计数字显示:今年1至7月,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419.35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3.73%,甚至已远超海南三亚,可是丽江古城里的居民人数已从1996年的3万多人下降为6千人,多数是留守的老人。

旅游洪流

盛夏的一天,从昆明飞往丽江的飞机上,前排的两个男人热烈地讨论着高尔夫球,内容从最近职业巡回赛上选手们的表现到自己最近下场赌球的经历,后面是来自广东的旅游团,一家大小都对云南的低温天气艳羡不已。300公里的飞行距离,飞机刚钻入云层便开始下降,空中服务员甚至连推出饮料车的必要都没有,在高速公路未打通前,这需要连续乘坐10天的汽车。

丽江的机场正在第二次扩建中,4个停机位,一个候机厅和柜台,每天40个航班,80万的游客吞吐量已经无法正常接纳210万游客。入市区的路上下起了雨,开始塞车,一辆接一辆的大巴行驶在原先马帮走过的路上。丽江的核心区——占地3.8平方公里的大研古镇外围,占地4700亩的祥和丽城和11000亩的玉龙新县城拔地而起,目的是保护古城、分流城市功能。与此同时,紧邻古城,一个总建筑面积达8万平方米的鱼米河商业步行街已经开始营业。

白天,在四方街的广场上,游人并没想象中的多,仍然可以见到几个身着传统纳西服饰的老人在聊天、乘凉。他们如动物园里的珍稀动物,不断有人用长枪短炮对着拍,可他们脸上木然的表情告诉我们,这早已是他们新生活的一部分。

晚上,走在小镇的青石板路上,游人摩肩接踵。临街的店铺里买卖着大同小异的旅游纪念品,各色酒吧里传出走调的流行歌曲,有几个酒吧悬挂在外的液晶电视里甚至播放着黑人的说唱乐,里面的人使劲地跳着舞。酒吧前常常能见到两群人马在楼上楼下对歌,歌曲不分种类,只为热闹。

千里走单骑、一米阳光、樱花屋这3个酒吧巨头正在不断扩充着自己的地盘,因其资本雄厚,往往跟店主一签就是5年的合同,所以一个个无法负担昂贵房租的小酒吧注定会被他们吞噬,以前最为出名的火塘吧如今就已不复存在。

古城里原来居住着6000多户纳西族居民,至2006年,主要街道上的1600多个户主纷纷开起了店铺和客栈。政府部门统计,这其中有70%以上是外来人口在经营。虽然政府一直在限制外来人口的涌入,可有些外来商人私下与原住居民签订协议,假借本地居民的名义领取“准营证&rd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