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美国重返东南亚是为了围堵中国?

美国对中国有警惕、有防范,这是不言而喻的,但认为美国重返东南亚是为了针对中国,显然是言过其实了

日前,美国白宫宣布总统奥巴马将于11月12日到19日先后访问日本、出席在新加坡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访问中国和韩国。

访问日本、中国和韩国,这是奥巴马此次访问的题中之义: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要解决从气候变化到朝核问题等一系列全球最急迫的问题,中国的作用已经变得不可或缺;日本和韩国是美国的传统盟国,在日本政权更迭、朝韩关系急剧降温等事件的影响下,美国需要旗帜鲜明地强化美日、美韩关系。

奥巴马此行的重要看点在新加坡:上任第一年,便出席APEC峰会,并且将会是首位出席东盟领导人对话会议的美国总统。以往美国总统偶尔缺席APEC峰会,从来没有在东盟峰会上现身,被看做美国轻视亚洲外交的证据。在美国前总统小布什任内,美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一度冷淡,当时的国务卿赖斯在3年内曾两次缺席东盟地区论坛。2007年,美国与东盟建立对话伙伴关系30周年时,小布什总统取消出席筹备已久的美国-东盟峰会,也使美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受到挫折。

而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稳步上升,在经贸关系领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经启动,目前美国在东南亚的投资额依然处于领先位置,但与东盟的双边贸易额却已经落后于中国。在政治关系上,中国在2003年就在亚太地区所有大国中率先加入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以此表明自己有诚意和决心与东南亚国家发展和平、合作的关系。因此亚洲有些领导人经常抱怨说,当亚洲越发相互依存、中国开始扩大其势力范围之际,美国基本上在该地区不见踪迹。

此次奥巴马通过行动证明了对东盟的重视,再加上今年7月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破天荒地出席东盟区域论坛会议并代表美国签署了久拖未决的《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美国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重返亚洲。国内一些人因此认为,美国重新关注与东南亚的关系,是要抗衡中国在区内日渐增长的影响力,舒缓区内对中国崛起的忧虑,一言以蔽之,是为了围堵中国。

显然,纵观美国历届政府的对外战略,无论是民主党上台,还是共和党在位,每位总统都没有放弃独步天下的野心,奥巴马也不例外,这一点是勿庸置疑的。而防范世界上出现任何能挑战美国霸权地位的大国,这是很多年来美国历届政府的既定方针,从这个意义上,美国对中国有警惕、有防范,这是不言而喻的,但认为美国重返东南亚是为了针对中国,显然是言过其实了。

事实上,美国从未真正离开东南亚,从1951年开始,美国就签订过《美日安全条约》、《美菲条约》、《美澳新条约》、《美韩共同防御条约》、《美台共同防御条约》和《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完成了亚太地区的军事体系部署。越南战争的失败则使美国暂时收敛了锋芒,实行一定程度的战略收缩,要求受到威胁的国家为自己的防务,担负提供人力的主要责任,此所谓“尼克松主义”。

从克林顿总统开始,美国通过南斯拉夫战争和科索沃战争将原本属于俄罗斯的势力范围收入囊中,其后美国人将手伸向了伊拉克,伸向中东,尽管美国通过伊拉克战争控制住了中东的局面,但却因此失去了西欧盟国的支持,更因为战略的顾此失彼而冷落了东南亚国家,这对美国的全球战略是个打击。

相对于布什强硬、傲慢的单边主义外交政策,奥巴马的外交政策强调的是多边方式,表现出更愿意倾听盟国和对手声音的谦卑姿态,倾向于采取柔性方式来获得问题的解决。这一系列的变化,比小布什要更加老到和顾及长远。而希拉里·克林顿上任后首访亚洲,意味着美国外交政策的转型,也就是重回小布什时代无暇顾及的传统战略区域,恢复美国的影响力。

而中国人对国际关系往往抱着明显的双重标准和一厢情愿的色彩:中国做任何事情都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而别人这样做就是“亡我之心不死”,始终摆脱不了浓重的“受害者心态”。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国家,中国要有更为远大的前途,理性开阔的国际观显然是必须的。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