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界】英国馆 限展示英国创意

“世博会就像一个建筑大派对,如何保持自己的个性?如何向另一个国家显示自己国家的特点?我们不能枯燥地在平地建房。我们希望英国馆能脱颖而出,使每个人都深刻了解当代英国文化的丰富多彩。”

9月下旬,目前全球最红的年轻建筑师托马斯·赫斯维克,受英国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邀请,与复旦学子分享了他的设计理念与灵感源泉。赫斯维克温柔而充满活力的表述,让人确乎望见了英国馆周身轻舞飞扬的曼妙触须。

早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英国馆6个候选方案在上海展出时,赫斯维克工作室独树一帜的“创意之馆”(Pavilion of Ideas)就是上海市民的最爱。在后来激烈的竞标角逐中,“创意之馆”击败了包括当红建筑女魔头Zaha Hadid、全球最大摩天轮“伦敦眼”设计者Marks Barfield Architects等5家全球知名建筑事务所,成为最终赢家。

英国馆占地6000平方米,整个馆址设计像一张铺开的包装纸,象征着“纪念中英友谊的礼物”。远远望去,中心的“创意之馆”就像一个罩在公共广场上的大盒子,它没有厚重的混凝土基础,从外面看不到任何支撑结构,只是轻柔地与地面接触,显出一种简洁而又引人入胜的建筑语言。

在这个6层楼高的圆角立方体表面,布满了6万多条向各方向伸展的纤细“触须”,所有触须顶端都有一个细小的彩色光源,它们在风中微微摆动,形成展馆表面变幻的光泽和色彩,组成多种图案和信息。白天,这些触须会像光纤那样传导光线,提供内部照明,产生庄严肃穆的空间感。夜晚,触须内含的光源则会使整栋建筑散发出璀璨迷人的光影。这一独特的外墙设计可以显示展馆内外正在进行的活动,与观众形成生动有趣的互动,提供一场难忘的世博体验。

这些透明触须里包含有成千上万颗植物种子,走进馆内,参观者可以通过一系列走道进入这个“种子圣殿”,看到为世界物种保护项目作出贡献的各种植物种子样本,它们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孕育着生命潜能的绚丽画卷。英国基尤千年种子银行项目负责人宣称:“这个奇妙建筑里的种子将向人们传达生物多样性和物种保护的重要性。千年种子项目是一项独特的工程,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种子库,其目标是使人类在面临气候变化和其他环境问题时,能够利用最广泛的植物多样性来实现自身的适应力、创新力和应变力。”

世博会举行期间,英国馆将成为折射英国城市生活的个性公园。世博会召开的6个月内,英国馆将及时收集参观者的想法,随时调整馆内展示内容和活动,以不同面貌亮相。负责上海世博会英国展的外交大臣Chris Bryant说:“赫斯维克的展馆设计将展示21世纪的英国,一个充满活力、富于想象、绚丽多彩的国家。借上海世博会的东风,我们要向中国证明,英国的创意设计领先世界,而英国馆就是朝这个方向迈出的第一大步。”

托马斯·赫斯维克(Thomas Heatherwick)

作为“英国当代最大胆的创意奇才”(《泰晤士报》评语),赫斯维克以其在材料运用及塑像方面的锐敏触觉,演绎着建筑与艺术的关联,有人甚至称他是“当代的达·芬奇”。1994年,他创办赫斯维克工作室,宣称不以任何传统衡量自己。如今,一群天才建筑师、设计师正经营着这家位于伦敦国王大街的工作室,作品涉及艺术、建筑、产品设计等各领域,遍布世界,屡获殊荣。在中国,除上海世博会英国馆外,他们还负责香港太古广场的重新打造。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