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文物仿制村的“从良”梦

最多的时候,南石山村生产的仿古唐三彩,80%以上被当作真品出售。农民们烧出来的陶俑,甚至让故宫博物院里的专家掀起一场“抢救性收购”,但当地农民赚的也只是做个袜子编个筐般的辛苦钱。

责任编辑:邓谨 余力 助理编辑 温翠玲

最多的时候,南石山村生产的仿古唐三彩,80%以上被当作真品出售。农民们烧出来的陶俑,甚至让故宫博物院里的专家掀起一场“抢救性收购”,但当地农民赚的也只是做个袜子编个筐般的辛苦钱。如今,洛阳市政府希望将这一手艺打造成阳光产业,以开发河南的文化资源。

南石山,这个黄河岸边原本寂寂无名的小村,因为一次挖掘和一个名为高良田的农民,从1920年左右开始,被视为中国唐三彩复活之地,名闻天下。

二十多年前,这个村子最鼎盛的时候,一度供应了全国80%以上的新工艺唐三彩。

在开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中国第四次文物仿制浪潮中,这个村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文物贩子。农民们烧出来的陶俑,甚至让国家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里的专家也“打了眼”,掀起一场“抢救性收购”。一个广为接受的说法是,最多的时候,这个村子制造的仿古工艺唐三彩,80%以上进入了鱼龙混杂的文物市场,导演着一幕幕有人哭有人笑的悲喜剧。

传奇事

在洛阳,很多人会告诉你这样一句俗语:“生在苏杭,死葬北邙”。

位处九朝古都洛阳以北的邙山,自东周以来即为历代帝王及达官贵人的殡葬风水宝地,民间则有“邙山墓多无卧牛之地”之说。

南石山村正处北邙腹地。清朝末年修筑汴洛铁路,勘探路基时发掘出的许多色彩斑斓的釉陶器物,让这个小村轰动一时——这些器物经当时国内著名的考古学家罗振玉和王国维研究鉴定,确认为已失传千年的唐三彩。

一股唐三彩收藏热随之在当时的中国兴起,这给擅长修补文物的南石山村农民带来了机会。

进入1920年代,出土的“唐三彩”告罄,南石山人的修补生意渐渐冷落。

这时,高家族谱上位列27代一个名叫高良田的农民,从长期的修补中琢磨出一条新路:他成功地仿制了唐三彩。自此,南石山村成了“唐三彩”工艺的复活地,名噪天下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