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诊人民币】升值、通胀,还是改革?——中国留美经济学会2007中国年会圆桌会议实录

编者按:

  7月28日,中国留美经济学会2007中国年会在湖南长沙召开,四百余位国内外经济学家共聚,探讨有关中国经济的焦点话题。当日,梁红、谢国忠等诸多知名学者在一场主题为“人民币、中国宏观经济与金融”的圆桌会议上进行了机智、坦率而观点迥异的陈述,贯穿其中的关键词有:外汇储备、汇率、通货膨胀、资产价格、工资等。
     鉴于议题与当前公众生活息息相关,且如此高质量的意见交锋甚为难得,本报经圆桌会议主持人肖耿教授授权,将讨论内容辑要刊发,以飨读者。


 

 

梁 红
高盛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


汇率调整:越晚动,越慢动,越被动
  高盛公司2003年最早提出人民币需要大幅升值,当时遭到很多异议。人民币到底升值不升值,需要从收益和成本来看,做所谓理性评估。不要想这是不是迫于美国人的压力,也不要想是不是曾经是一个美国大银行提出的,首先得自己算一算账。
  我认为,人民币是被低估的,而且是被大幅低估的。
  从经济学理论上说,一个国家的生产效率提高很快,会有升值的压力,那么2002年以来,我们的生产效率提高比贸易伙伴至少每年快3个百分点,或者更高。所以,不说其他,人民币每年升值3%左右是应该的事,那么五年至少应该有15%的升值幅度。
  但是,2002年以来,人民币有没有升值呢?没有,我们倒跟着美元跌了10%左右,不但没有升值,还贬值了,口子越来越大,表现是贸易顺差越来越大,贸易顺差占GDP的比例越来越高,外汇储备占GDP的比例越来越高。外汇储备现在规模多大?今年净流入的外汇大概至少是4000亿美金。这是什么概念?每天10亿美金,每个工作日大概15-20亿。
  这种情况下怎么办?只有三条路可以走:第一条路,升值;第二条路,通货膨胀——可以把工资提起来,把成本提起来,不管怎么说,想方设法让自己变得贵起来;第三条路叫人为管理需求,不管说是宏观调控,还是给自己的出口设限,还是美国的贸易保护,不管是别人不让你出,还是我们自己不让出,总之就是人为限制出口,这条路还包括管理国内的总需求来压投资这些办法。
  这三条路的成本收益没有什么好争的,最佳是升值。就是名义汇率升值,大家都受惠——绝大部分老百姓升工资,只有一部分出口企业利润会受损害。
  所谓通货膨胀,在目前环境里,比人为管理需求好,但是社会对通货膨胀的承受能力有多大,是很大问题。大家都知道,通货膨胀是恶化收入分配的一种办法,所有拿工资的、退休的和没有办法来对冲相关风险的部门和居民是受损最大的。
  四年以来,我们第三次走到宏观调控的关口。不动汇率就意味着出口不可以动,顺差规模不会改变,那么惟一能把宏观过热压下来的办法,只有短期内压投资。压投资的后果是什么?从2003年以来,四年宏观调控下来,中国的GDP增长率一年比一年高,但是内需(就是投资加上消费)的增长一年比一年低。
  今年上半年和2003年相比,中国的GDP名义翻了一倍,贸易顺差翻了多少倍?我曾经在我的同事中做过一个调查,最大胆的说15倍。事实上是27倍!2003年我刚到高盛工作,那个时候一个月如果有10亿美金的贸易顺差我们就觉得不得了,现在一个月200亿是小意思。
  走到今天宏观调控又来了,怎么办?在汇率问题上到底想通了没有?想通了就是一句话“早动比晚动好,快动比慢动好”,越晚动,越慢动,越被动。中国经济,三到五年最大的风险就在汇率。如果不动汇率,大家要对房价、对股价有点想象力,现在还不够高!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