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中的企业、企业家与社会

伴随着“国进民退”的,是不断高涨的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呼声,似乎经济和社会中的一些问题都与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有关

责任编辑:余力 实习生 陈秀月

伴随着“国进民退”的,是不断高涨的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呼声,似乎经济和社会中的一些问题都与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有关

近年来民营企业的经营环境出现了恶化的迹象,一个代表性的趋势就是“国进民退”。国家统计局负责人就此做出了回应,用数字说明并不存在这个问题。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表明政府并不认同“国进民退”。同时我们也希望统计局公布数据来源和计算方法,以便社会上的学者能在同样的信息基础上进行独立的研究。

尽管官方的宏观数字不支持“国进民退”的说法,在微观层面上看到的事实却是清晰无误的: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正受到挤压,经营上的困难不断增加。在钢铁行业中,亏损的国企收购盈利的民企;在煤炭业中,政府动用行政力量强行整合民营煤矿,侵犯民间产权;在民航业中,民营公司纷纷陷入困境;在地产业中,国有开发商挟强大的资金实力,不断拍出新地王,中小型民营开发商不得不退避三舍。这些现象若不是国进民退,又能作何解释呢?

去年年底以来,政府执行拉动内需的政策,新增贷款和财政支出的大部分流入了国有部门。根据统计局的数字,今年前三季度,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高达40%以上,而非国有部门的投资增长不到30%,两者相差十多个百分点。如果这不是国进民退,又能是什么呢?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