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为聂翁作注脚

聂诗深刻反映了时代,反映出了历史的这一页,堪称诗史。侯注在反映历史方面也是绀弩的功臣。《见火车载拖拉机驶过》一诗首句是:“密虎列车道上驰。”

责任编辑:刘小磊

侯井天兄经过二十多年辛苦才完成的《聂绀弩旧体诗全编》,终于在山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了。可喜可贺!

聂诗的第一个注释本是我做的。我很爱读他的诗,听说出版社接受了胡乔木的提议,要出注释本,我就主动把这作注的事揽了下来。那时我住在朝内大街166号人民文学出版社后楼,距劲松聂府不算太远,我去了好多回。我的注释就是在他本人的指导之下完成的。

我做的《散宜生诗》增订、注释本出版之后大受欢迎。这里必须加一条注释:“大受欢迎”的是绀弩的那前无古人的奇诗。至于我的注释,却是不满的居多。那时戴文葆兄住在166号前楼,我晚上常到他房间去聊天。新书出来,我给他送去一本。他看了,当面批评说:我一看就懂的地方,你都注了;我希望知道的“本事”,你一条都不注!我知道,有这样意见的读者还不少。其实,这作注的体例,是绀弩给我定下来的,我在这书的“附记”里说了:

老头(聂绀弩)上工图 图/丁聪

《聂绀弩旧体诗全编注解集评》 侯井天著,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9年11月,98元

关于作注的体例,这里只说明两点,一是只注不释,仅指明若干典故的出处,至于对诗的理解欣赏,那是读者自己的事情。二是尽量从简。

这两条,以及没有写出的第三条“不涉及本事”,都是绀弩的意见。我不能不尊重他的意见。再说,谁都知道,注典故易,注本事难。我也正好避难就易,偷点懒吧。

我受到的这个“限制”,自己没有说,倒是舒芜兄在一篇文章里帮我说了:

朱正兄作为笺注者,能得到原诗作者的指教,这是他比古代笺注家幸运之处,此意他在 《附记》中说过。但是,一般不满于朱注者,以为他的注太少太略,不该只注古典,不注今典。其实完全怪不得他,他是受了根本不愿自己的诗加注的原诗作者的限制,此又古代笺注家未有的为难之处,此意朱正没有明说,但从聂老给我的信中,完全可以推见。

他说的是1982年10月25日绀弩给他的信,信中说到胡乔木建议出版注释本的事:

乔公是注释专家,我早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莫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