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军 我所经历的中国电影商业化

高军的电影情结,始于他记事之后看的第一部电影《小兵张嘎》。他说,到现在为止,这部电影他看了差不多150遍。

高军的电影情结,始于他记事之后看的第一部电影《小兵张嘎》。他说,到现在为止,这部电影他看了差不多150遍。

年轻时,高军在内蒙生产建设兵团插队,每天放马、放羊、种地。那时候文化匮乏,唯一的娱乐就是隔周看一场电影。“但是设备老化,银幕时明时暗,”高军回忆,这事成了他当年心里最大的懊恼。

1971年,高军结识了斯琴高娃。当时,斯琴高娃从内蒙歌舞团解散下放到高军的连队,和他同在一个宣传队里。斯琴高娃是报幕员兼歌舞演员,高军是男生独唱。两人因为都热爱电影,很快成为了朋友。

一次,连队放映罗马尼亚电影《多瑙河之波》。斯琴高娃特别喜欢里面演安娜的女演员。她偷偷对高军说,要是能回城,她一定要当演员演电影去。高军也不甘示弱地表示,他要是回北京,就去放电影。

30年后,斯琴高娃已是一代影后,而高军虽然没直接放电影,却也在电影策划圈里赫赫有名。一次两人碰面,提起30年前的往事,都觉得冥冥之中有一股神力。

高军后来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在此之前,他在106无轨电车做过售票员,在木材公司做过工会干事。从电影学院毕业,高军来到当时的北京市电影公司,做了业内刊物《北京影坛》的记者。从1990年开始做电影的策划、宣传和商业运作。

高军 图/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姜晓明

“看《满汉全席》,品京华茶叶”

20多年前的情形是怎样的?高军说,当时他一年的宣传资金只有18万,平均下来每月1万5。“这些钱除了够在报纸中缝里做几篇小文章,几乎什么都做不了。”

1995年,高军接手了徐克导演的电影《满汉全席》。当时大家预测不做广告票房收入会是100万元左右,而高军想实现200万元的票房,就需要4万元的广告费,可谁也拿不出这笔钱。

当时,社会上正在流行全民经商,“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高军灵机一动:能不能走电影和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