韧性稳定,防范社会动荡

从务实的角度来讲,中国要有效地防范社会大动荡,需要一系列社会改革,以使“刚性稳定”转变成“韧性稳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分配体制,并通过司法改革,树立国家的法制权威

责任编辑:戴智勇

■编者按:2009年11月8日,政治学者、哈佛燕京学社社长裴宜理教授到北京访问了中国社科院于建嵘教授,双方就如何认识中国社会稳定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从务实的角度来讲,中国要有效地防范社会大动荡,需要一系列社会改革,以使“刚性稳定”转变成“韧性稳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分配体制,并通过司法改革,树立国家的法制权威

向春/漫画

中国的体制比某些人想象的更具活力

裴宜理:关于中国的政治体制是否具有活力,一直存在很大争议。有观点认为中国政治体制具有很大弹性,是一种高效管理,也有观点认为这只不过是外资支撑下产生的幻觉。我想强调,中国的体制远比某些人想象的更具活力。

不妨简要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些“中国终结论”。从三十多年前毛泽东去世,到新中国40周年期间,各种悲观论调愈演愈烈,甚至断言共产主义体系的终结指日可待。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时,中国没有受很大影响,但“中国终结论”并未因此消失。

1995年,社会学学者戈德斯通(Jack Goldstone)在《外交政策》杂志上发表了题为“中国崩溃即将到来”的文章,此文后来被广泛引用和转载。文章开篇提出问题:“邓小平去世后,中国能否避免重蹈苏联覆辙?”回答是:“从各个方面看,中国都在走向重重危机……邓的去世可能会触发群体事件、党内权力斗争、某些省份联合……导致地方更大的自治权……中国共产主义很可能会崩溃……未来10至15年间必将出现终结性危机。”

然而,事实证明,邓的去世并没有造成终结性危机。

于建嵘:这些论述,大都认为中国过于强大的国家权力压制了社会自发生长的空间,导致社会无法产生一种机制来弥补国家治理的缺失,当国家对社会的治理产生漏洞时,社会就会失序。

中国现在的确发生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